專家在本週由哥倫比亞大學主辦的大型適應會議上表示,處在氣候災難前沿的房主通常會選擇留守,原因與風險無關,而是與生活質量、家庭紐帶和共同的歷史息息相關。
哥倫比亞大學韌性城市和景觀中心主任薩迪厄斯·帕夫洛夫斯基在一次探討人們為何選擇居住在高風險地區的會議上告訴與會者:“人們說,‘是鳥兒。我們愛鳥兒。’他們說他們熱愛水,或者說那裡是他們的家人和歷史所在。”
這些問題對於與沿海地區、洪泛區或易發生野火地區有深厚聯絡的社群,以及那些缺乏經濟手段、工具或機會搬到更安全地帶的人們來說尤其重要。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專家表示,從紐約布魯克林的紅鉤社群到密西西比河洪泛區的密蘇里州平胡克,這些社群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要在留守還是離開之間做出選擇。
關於專家所稱的“有管理的撤退”的問題超越了地域、文化、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在某些情況下,富裕的海岸線社群面臨著非常高的氣候風險,但選擇留守。但毫無疑問的是,當面臨“有管理的撤退”時,低收入人群、有色人種社群和原住民通常面臨著無法忍受的抉擇。
除了更安全的生活條件之外,有管理的撤退還引發了關於自決、公平和社會公正的問題。
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環境和氣候正義專案高階主任傑奎琳·帕特森表示:“我們需要牢記的一些關鍵問題是……誰在主導整體開發,即使是在有管理的撤退的情況下?誰在管理,誰在被管理?”
她說,在許多情況下,決策偏向於白人、更富裕的人,他們缺乏與那些感受到氣候變化最大影響的社群的知識、同情心甚至關係。
帕特森說:“即使我們在談論解決方案時,如果做得不好,氣候行動規劃往往會導致流離失所。”
特拉華大學公共政策助理教授兼該大學災難研究中心核心成員 A.R. 西德斯表示,專家和民選官員面臨的障礙之一是克服對適應的假設,包括海堤、堤壩和其他景觀改造是保護社群免受災難的最佳方式。
西德斯說:“即使在今天,關於[有管理的撤退]是適應還是適應失敗的爭論仍然存在。”儘管如此,隨著海平面上升、風暴變得更加猛烈,以及越來越多的財產面臨氣候變化影響造成的損害或破壞,關於留守還是離開的決定將變得更加緊迫。
她說:“我們正在獲得關於各種適應、關於環境正義和社會正義以及[發展模式]和治理的見解。我們也在瞭解我們的治理策略是如何讓部分社群失敗的。我們正在瞭解損失和遺產……以及適應對於公平或公正意味著什麼。”
包括對研究和政策問題的討論在內的虛擬會議將持續到週五。
經 POLITICO, LLC 許可轉載自 E&E新聞。版權所有 2021 年。E&E 新聞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