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的開端

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介紹2010年9月刊《大眾科學》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幾年前,在紐約市肯尼迪機場漫長的海關隊伍中等待後,我發現自己站在一位表情嚴肅的官員面前。他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工作需要在不到三天的時間內往返歐洲?當我正要解釋我在《大眾科學》擔任編輯的工作時,他的目光落在我手中的薄書上,突然笑容滿面。“哦,我讀過這本書,非常精彩。”他把護照還給我。“歡迎回家。”

這本書?瑪麗·羅奇的《僵硬:人類屍體的奇異生活》(W. W. Norton,2003)。我聽說它很幽默,覺得在漫長的國際航班上閱讀會很消遣。確實如此。事實上,當我注意到自己在35000英尺的北大西洋上空閱讀關於飛機墜毀時身體會發生什麼的那一章時,我已經讀入迷了。暫停了一下(我承認我思考了一下挑戰命運是否明智),我繼續讀下去。我獲得了引人入勝的科學資訊,更重要的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你永遠不知道,何時願意參與可能令人不適的話題可能會帶來好處。現在你已經來到了“終結”的開端,我們的年度專題特刊,我們希望它能提供類似的好處。當你閱讀時,你可能會像我一樣體會到,一個明顯的結束往往只是開啟一扇新門的另一種方式。點選此處閱讀特輯版塊的周到介紹,由組織本期特刊的編輯邁克爾·莫耶撰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並不是說總是容易正視結局。當涉及到思考我們自己的死亡時,我們意識的本質實際上使我們無法想象沒有我們的世界。正如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認知與文化研究所主任傑西·貝林在我們姊妹刊物《大眾科學心靈》中寫道,你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正在逝去,但這並不是說會有一個‘你’能夠確定,一旦一切都結束了,它實際上已經發生了。”

部分原因在於此——對於我們想要涵蓋的一些話題的困難和可能的不適——編輯們在過去幾年裡每年都會考慮並擱置這個問題。人們會作何反應?它會在報攤上“死掉”嗎?(哎喲,我知道。)就我而言,我發現思考未來非常有趣,無論是我自己的未來、地球的未來,甚至是宇宙的未來:本期探討了所有這三個方面,然後還研究了許多相關領域中末日之後會發生什麼。這個主題似乎也是我們去年“起源”主題特刊完美的首尾呼應。

當您讀完本期後,您可以在www.ScientificAmerican.com的首頁上找到更多內容,包括關於專題文章“還剩下多少?”的特別互動包,該文章是與Zemi合作開發的。在8月23日那一週,您可以收聽幾位編輯和其他專家在WNYC國家早間新聞廣播節目“The Takeaway”中的訪談和相關報道(更多資訊請訪問www.ScientificAmerican.com/TheEnd)。一如既往,請告訴我們您的想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