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ABI PEREZ 和 IAC |
根據西班牙和瑞士研究人員團隊的說法,一些恆星會吞噬自己的行星。他們使用高靈敏度攝譜儀,在長蛇座矮星 HD82943 發出的光中發現了此類“同類相食”行為的確鑿證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對 HD82943(一顆比太陽略熱且略大的恆星,擁有自己的行星系統)的光譜分析顯示,它含有鋰的一種同位素——鋰-6,或 6Li 的痕跡。雖然 6Li 在行星中很常見,但它在恆星誕生後會迅速燃燒殆盡,因此不應存在於像 HD82943 這樣的恆星中。日內瓦天文臺的努諾·桑多斯說:“解釋這一觀測結果最簡單、最令人信服的方法是,一顆或多顆行星,或至少是行星物質,在恆星度過其早期演化階段後的某個時候墜入了該恆星。” 這顆恆星仍然有 6Li 可以燃燒這一事實表明,它在過去 3000 萬年內的某個時候吞噬了它的一顆行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加里克·以色列揚也表示:“我們不知道還有任何其他機制可以解釋 6Li 的存在。” 為了證實他們的理論,科學家們觀察了另一顆與 HD82943 具有相同特徵的恆星,只是它沒有行星。結果,他們發現那顆恆星的光譜中沒有 6Li。研究人員希望這一發現將有助於解釋所謂的系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種“同類相食”是否是一個普遍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