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史前時期,一顆恆星掠過我們的太陽系

大約7萬年前,一顆昏暗的恆星和一顆更昏暗的伴星足夠接近,擾動了我們太陽系中遙遠的彗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最近發現的一顆太陽的恆星鄰居滲透到了太陽系的最邊緣——這是有史以來記錄到的最接近的一次相遇——大約在現代人類開始從非洲擴散到歐亞大陸的時候。

在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的偶爾爆發中,這顆昏暗的不速之客甚至可能足夠明亮,讓我們的祖先看到。

這顆紅矮星的質量約為太陽的8%,並被一顆“棕矮星”伴星環繞——這顆伴星的質量太小,無法維持恆星發光的核熱反應——在2013年被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任務記錄的影像中發現。它離我們相對較近,大約6秒差距(19.6光年)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埃裡克·馬馬傑克在得知這個昏暗的物體在天空中緩慢移動,但它的徑向速度(它遠離觀察者的速度)很高時,對它產生了興趣。這表明這顆低質量恆星,以發現它的德國天文學家舒爾茨的名字命名為舒爾茨星,正以幾乎筆直的方式遠離太陽系。

近距離相遇
透過追蹤這顆恆星及其棕矮星伴星的軌跡,馬馬傑克的團隊以 98% 的把握髮現,大約 7 萬年前,舒爾茨星穿過了太陽系的奧爾特雲,一個彗星的儲存庫。

該團隊在 2 月 10 日出版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中報告說,這顆恆星以每秒 83 公里的速度穿過外太陽系,並進入了距離太陽 0.25 秒差距(或地球-太陽距離的 52,000 倍)的範圍內。相比之下,今天已知的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太陽 1.3 秒差距。該團隊表示,這次相遇是已知有良好記錄的速度和距離的恆星的最接近通道。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天文學家亞當·伯格薩說:“這個結果幾乎肯定是正確的,因為預測附近恆星的近乎直線運動是一個容易理解的計算。”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斯科特·特雷梅恩補充說:“這一發現令人驚訝,因為恆星預計大約每 900 萬年才會接近外太陽系一次,而這次相遇發生在最近。”

馬馬傑克指出,由於舒爾茨星很小且快速飛過,因此它對奧爾特雲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特雷梅恩說,這顆恆星可能已經將一些彗星拋向了內太陽系,但它們還要再過幾萬年才會到達。然而,馬馬傑克說,在遙遠的過去,質量更大的恆星穿透奧爾特雲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彗星雨,這些彗星雨襲擊了行星,並導致了地球上的一些大規模滅絕事件。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 2015 年 2 月 18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