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動機:你一半的大腦可以被潛意識地激勵

為什麼左手並不總是知道右手在做什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有沒有發現自己有時在做某事卻不確切知道為什麼?你可能會在有意識地意識到它的存在之前就拍打一隻蒼蠅,或者你可能會發現自己在抓撓一個你試圖忘記的蚊蟲叮咬處。《心理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一半的大腦可以被潛意識地激勵,而另一半大腦則一無所知。

巴黎INSERM的研究人員首先測量了33名受試者用每隻手能握緊握柄的力度。然後,他們在電腦螢幕上向受試者展示了一歐元硬幣或一歐分硬幣的影像。這些硬幣一次只對一隻眼睛可見,並且只出現17毫秒——時間足夠進行潛意識處理,但不足以進行有意識的處理。每次硬幣影像閃過後,受試者用他們握住握柄的手擠壓握柄——他們被告知他們將根據他們付出的努力贏得硬幣價值的一部分。每位受試者都嘗試了眼睛和手的四種可能的組合:右眼與右手或左手,左眼與右手或左手。

儘管受試者無法正確猜測他們看到了哪枚硬幣——這證實了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所看到的東西——但當呈現較大硬幣時,如果握柄與看到硬幣的眼睛在身體的同一側,他們會握得更用力。他們的擠壓力度並沒有因為對側眼睛看到的東西而改變,這表明一次只有一半的大腦被激勵。因此,動機有時不僅是潛意識的,共同作者和INSERM認知神經科學家馬蒂亞斯·佩西格利奧內解釋說,它也可能是“亞個人的”,因為“一個人的一部分可以被激勵,而另一部分則不然。” 因此,下次您驚訝地發現自己正在採取行動時,請考慮將其歸咎於您大腦的獨立兩半。

梅琳達·溫納·莫耶是《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也是《如何培養不混蛋的孩子:從幼兒到青少年,基於科學的更好育兒策略》(G. P. Putnam’s Sons,2021 年)的作者。她在 2021 年 9 月刊中撰寫了關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絕大多數影響女性的原因。

更多作者:梅琳達·溫納·莫耶
SA Mind Vol 21 Issue 5本文最初以“分裂的動機:你一半的大腦可以被潛意識地激勵”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21 卷第 5 期(),第 1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0-10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