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度過了它的第一個完整日夜,準備在下週初開始它的探索之旅。
在經歷了從地球出發的七個月旅程後,“勇氣號”於週六太平洋時間晚上 8:35 著陸,大約是當地太陽時間下午 2:27。三個小時後,它向 NASA 控制中心傳送了著陸點的第一批照片,該地點位於古謝夫環形山的中心附近。這個地點是人類製造的裝置在火星上著陸的第四個地方,也是科學家們主動想要訪問的第一個地方。
在週日的大部分時間裡,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影像和其他資料。攝像頭安裝在 1.5 米高的桅杆上,因此影像與您實際站在行星上環顧四周所看到的非常相似。“它比我預期的要平坦得多,”內華達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溫迪·卡爾文說。“它比我預期的要少岩石得多。”
對於她和團隊成員來說,這個地點有一種微妙而強大的吸引力。“它很美麗,就像沙漠的美麗一樣,”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工程師朱莉·湯森德說。“這是一種美麗的空曠,一種未受干擾的景觀之美。”
該地點有大量的岩石可供分析,但又不會多到妨礙工作。康奈爾大學首席研究員史蒂文·斯奎爾斯說:“這種岩石數量之理想,簡直超出了我所能想象的範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大多數岩石上的灰塵已被掃除乾淨,據推測是塵捲風(一種小型龍捲風)造成的,其蹤跡已在軌道照片中看到。乾淨的表面非常適合地質研究。
淺色的平坦區域可能是被灰塵填滿的隕石坑。最突出的一個看起來大約在 30 米外,並有一個裸露的邊緣,這將是分析的優先事項。在塵土坑內部,有一些深色標記,可能是探測器在靜止之前彈跳的地方。
大氣層不如預期的透明,這使太陽能減少了六分之一,但使溫度升高了約 10 度。噴氣推進實驗室 (JPL) 的副任務經理馬克·阿德勒報告說,在火星上的第一個晚上,探測器保持溫暖所需的能量比預測的少了 20% 到 30%。
在傳送了第一批影像後不久,“勇氣號”就進入睡眠狀態過夜。昨天,它在太平洋時間下午 2:42 醒來,大約是古謝夫時間上午 8:40。它在火星執行的第二天(sol 2)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與地球的直接通訊。在第一個太陽日,“勇氣號”透過火星全球勘測者號和火星奧德賽號軌道飛行器中繼資料。探測器上的超高頻無線電以大約每秒 128 千位元的速度與軌道飛行器通訊,但它們必須在頭頂飛過,這種情況每天只發生幾次,每次 12 分鐘。在第二個太陽日,探測器部署了它的高增益天線——一個無線電天線,大約有一個衛星電視天線盤的大小,可以將資料以高達每秒 11 千位元的速度傳輸到地球。隨著直接鏈路的建立和執行,控制人員計劃在第三個太陽日上傳全綵色、高解析度影像。
“‘勇氣號’向我們展示了它在古謝夫環形山的新家,那是一個光輝燦爛的地方,”斯奎爾斯說。——喬治·穆瑟,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