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細胞的能量中心幾乎不含 DNA

科學家發現為什麼父親通常不會遺傳線粒體基因組

Colorful illustration of textured oval shapes described as representing mitochondria.

線粒體。

Kateryna Kon/科學來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幾乎每種型別的人體細胞都由線粒體提供能量,線粒體是豆狀細胞器,利用氧氣合成可用的能量。* 這些結構在數十億年前由自由遊動的細菌進化而來,這些細菌被人類最早的祖先吞噬。由於這段歷史,線粒體仍然擁有自己的環狀 DNA——完全獨立於構成人類基因組大部分的 23 條染色體。儘管這些染色體來自父母雙方,但幾乎所有人類都從母親的卵細胞繼承線粒體 DNA (mtDNA)。

那麼精子細胞中的 mtDNA 會發生什麼呢? 瞭解這個過程對於研究線粒體疾病非常重要,線粒體疾病是當這些“能量中心”無法正常運作時導致的遺傳疾病。科學家們知道,在其他動物中,分子過程會在受精後不久分解精子的線粒體——但沒有人能夠確定這種消除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時間。

現在,生物學家們發現它發生得很早——事實上,人類精子中為數不多的線粒體幾乎不含 DNA。 這項發現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 “我們對成熟人類精子中 mtDNA 的缺失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之前的研究產生了相互矛盾的結果,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費城托馬斯·傑斐遜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德米特里·捷米亞科夫說。 他說,這種 mtDNA 消除過程可能在人類不孕不育中發揮作用,並有助於科學界瞭解線粒體疾病。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顯微鏡技術,檢查了人類精子細胞的不同發育階段。 他們表明,精子前體細胞中的線粒體確實含有 DNA,以及一種名為線粒體轉錄因子 A (TFAM) 的重要蛋白質,該蛋白質維持和保護 DNA。 但是,當精子細胞成熟時,一種輕微的化學變化阻止了 TFAM 進入其線粒體。 相反,它進入了細胞核,在那裡它無法再阻止 mtDNA 的降解。

如果 mtDNA 殘留在精子的線粒體中,它可能會成為不孕不育的根源。 之前的研究表明,精子數量和活力下降的人,其細胞中 mtDNA 的含量會升高。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線粒體細胞生物學家王心楠說,小鼠研究表明,精子線粒體中缺少 TFAM。 這項新研究,以及之前在其他動物身上發現的父系 mtDNA 可以在卵子受精後被消除的研究,“表明多種機制可能有助於不同生物的母系線粒體遺傳”,她說。

捷米亞科夫說,可能還有其他尚未確定的機制調節不同細胞中的 mtDNA,如果這些機制被破壞,可能會導致線粒體疾病。 “我們需要揭示這些機制,”他說,“以便更好地瞭解線粒體疾病以及如何治療它們。”

*編者注(3/7/24):此句子在釋出後進行了編輯,以更正對由線粒體供能的人體細胞的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