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調語言

你好還是bonjour:基因是否驅動對語言型別的偏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如人類在基因上有所不同一樣,他們在語言上也多種多樣,全世界至少使用 6,800 種已知的語言。 新的研究結果表明,基因可能解釋語言中看到的一些多樣性,有時會導致對聲調的偏好。 這種聯絡起作用的方式仍然不清楚,一些研究人員對它是否存在提出異議。

在大多數情況下,語言要麼是明確的聲調語言,要麼不是。 在聲調語言中,例如中國的普通話或西非的約魯巴語,口語單詞的音高會影響其含義。 例如,在普通話中,“ma”用高平調說表示“母親”,但用低升調說表示“馬”。 在英語中,單詞的音高傳達情感,但通常不影響含義。 (這種二分法的顯著例外包括日語,其中單詞可能會因音節(技術上是音拍)的音高而異。)

查爾斯·Q·崔《大眾科學》的特約撰稿人。 他的作品也曾出現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LiveScience》等刊物上。 在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更多作者:查爾斯·Q·崔
大眾科學雜誌 第297卷 第3期這篇文章最初以“聲調語言”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297 卷第 3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92007-3SYj0AXg0DOVNaZJhsw3X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