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調的運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完美音高。越南兒童說一種透過聲調來表達詞語含義的語言,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獲得了完美的音高。

在西方世界,擁有所謂完美或絕對音高的音樂家是一種令人羨慕的稀有事物。雖然大多數接受過音樂訓練的人都會透過一個參考點(例如 C)來識別音符,但那些擁有完美音高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唱出降 E 音,並告訴你外面樹木中的風是升 G 音,遠處汽車喇叭是 F 音。似乎只有萬分之一的人擁有這種天賦;其餘的人必須依靠所謂的“相對音高”。研究這種有趣現象的科學家們得出了各種結論——有些人堅持認為可以在早期學會,另一些人則認為它是遺傳的。

但現在看來,完美音高對於許多亞洲人來說只是一個事實。在 11 月 4 日舉行的美國聲學學會年會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心理學系的戴安娜·德意志、特雷弗·亨索恩和 E-mu/創意技術中心的馬克·多爾森表明,母語為聲調語言的人,即使是那些沒有接受過任何音樂訓練的人,也表現出驚人的發出完美音高的能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研究了說越南語和漢語普通話的受試者。在這兩種語言中,詞語的含義是透過發出詞語的音高來傳達的。給七名越南受試者一份快速朗讀的 10 個單詞列表;選擇這些單詞是為了涵蓋越南語中常見的音調範圍。分析記錄樣本的音高,每隔 5 毫秒分析一次,並獲得平均音高。第二天,向受試者展示相同的列表,並比較結果。

結果顯示出驚人的一致性。所有七名受試者的資料顯示,平均音高差異小於 1.1 個半音,其中四名受試者的平均音高差異小於 0.5 個半音。

然後,研究人員轉向普通話。他們要求 15 名普通話使用者朗讀一份 12 個單詞的列表,這些單詞也涵蓋了普通話中常見的音調範圍。但這一次,他們使測試更難了一些。要求每個受試者在等待 20 秒後將每個單詞朗讀兩次。因此,相同的單詞被朗讀了四次——在兩天中的每一天朗讀兩次。從錄音中計算出四個不同的分數——同一天第一次和第二次朗讀之間,以及不同天第一次和第二次朗讀之間。

再一次,出現了令人驚訝的一致性。在所有比較中,一半的受試者的平均音高差異小於 0.5 個半音,三分之一的受試者的平均音高差異小於 0.25 個半音。此外,統計分析發現,在不同天朗讀單詞列表的音高一致性程度與在緊隨其後朗讀兩次相比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受試者在發音他們被要求朗讀的單詞時,一定是在參考精確且穩定的絕對音高模板。如果是這種情況,那麼獲得絕對音高的潛力可能是普遍的,並且可以透過在生命早期將音高與有意義的詞語聯絡起來來實現。

因此,如果您希望您的孩子擁有完美的音高,那就教他們說普通話吧。或者可能在嬰兒床上播放一段以降 E 音唱降 E 音,以升 G 音唱升 G 音的磁帶。然而,這一切都無法解釋為什麼少數西方人最終會意外地獲得完美音高。


圖片:詹姆斯·鮑爾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