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在海上成功實現火箭著陸,創下歷史首次

在順利完成貨物發射後,可重複使用的獵鷹 9 號火箭助推器成功降落在無人駕駛船上

私人太空飛行公司 SpaceX 昨天成功著陸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獵鷹 9 號火箭助推器,這是一項引人注目的工程壯舉——這是該公司第二次成功著陸,也是首次在船上成功著陸。

雙級獵鷹 9 號火箭於美國東部時間 4 月 8 日下午 4:43 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它搭載著 SpaceX 的龍式貨運飛船,該飛船目前正在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途中,運送宇航員補給、空間站硬體和科學實驗。SpaceX 在發射過程中直播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火箭著陸影片,這一壯舉為 NASA 的順利貨物發射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與龍飛船分離幾分鐘後,獵鷹 9 號的第一級執行了幾次返場發動機點火,然後最終垂直降落在停泊在佛羅里達海岸附近的 SpaceX 無人駕駛船上。[照片: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發射和 CRS-8 任務著陸嘗試]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這是 SpaceX 在 15 個月內第五次嘗試將其火箭助推器之一降落在無人駕駛船上;在前四次嘗試中,火箭都成功到達了船上,但未能成功著陸。在今天的著陸過程中,SpaceX 工作人員擠滿了公司控制室,並在火箭助推器著陸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SpaceX 曾在 2015 年 12 月成功著陸過一枚獵鷹 9 號助推器——但那是在卡納維拉爾角的陸地著陸場上。

今天的發射開啟了 SpaceX 為 NASA 進行的第八次貨物運輸嘗試,這是 NASA 商業補給 (CRS) 計劃的一部分。這是自 2015 年 6 月以來 SpaceX 首次為 NASA 發射龍式貨運飛船,當時該公司的一枚獵鷹 9 號火箭在升空後不久爆炸,摧毀了貨運艙。

火箭助推器降落在一艘名為“當然,我還愛著你”的機器人無人駕駛船上。它是 SpaceX 用於火箭著陸嘗試的兩艘機器人無人駕駛船之一,第二艘名為“只需閱讀說明”。這些船名是為了紀念傳奇科幻作家伊恩·M·班克斯;兩者都是班克斯的《玩家》中首次出現的有感知能力、行星大小的文化飛船的名稱,據 Tor.com 報道。

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於 2016 年 4 月 8 日發射後成功降落在無人駕駛船上。(圖片來源:SpaceX)

SpaceX 最近升級了其獵鷹 9 號火箭,今天的飛行也是龍式貨運飛船首次搭載在升級後的助推器頂部。(該公司已經多次試飛了新型火箭,但沒有搭載龍飛船。)在昨天(4 月 7 日)的新聞釋出會上,SpaceX 飛行可靠性副總裁漢斯·科尼格斯曼表示,之前的獵鷹版本“是 1.1 版本”,而這款升級後的火箭是 1.2 版本。科尼格斯曼表示,最大的變化是對火箭的支柱系統進行的。(2015 年 6 月的事故後來被歸因於獵鷹 9 號上面級的支柱故障。)

“在螺母和螺栓級別上有一些小的改動,但這基本上是我們所做的所有改動,”科尼格斯曼說。

龍飛船計劃於 4 月 10 日星期日抵達空間站。空間站上的宇航員計劃在美國東部時間早上 7 點左右使用空間站的機械臂抓取飛船。該活動的報道將於美國東部時間早上 5:30 開始。軌道 ATK 天鵝座飛船已經與空間站對接,這將是美國兩艘商業貨運飛船首次同時停靠在空間站。

SpaceX 的 CRS-8 貨運任務於 2016 年 4 月 8 日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到國際空間站。(圖片來源:NASA TV)

在昨天的新聞釋出會上,NASA 國際空間站專案經理柯克·希雷曼提到,龍飛船的兩個特點對空間站特別有用:它返回地球的能力及其非加壓外部儲存艙(即它的後備箱)。

龍飛船的後備箱中存放著畢格羅可展開活動艙 (BEAM),它像降落傘一樣捆紮起來,但可以膨脹到壓縮體積的五倍以上。假設一切按計劃進行,BEAM 將連線到空間站的寧靜節點,並將成為太空中人類居住的第一個可展開棲息地。畢格羅宇航公司已經測試了另外兩個在軌可展開棲息地,但沒有人類居住。

對 NASA 有利的第二個特點是,龍飛船可以返回地球而不會在大氣層中燒燬。這艘龍飛船計劃於 5 月 11 日返回地球,除其他物品外,還將攜帶來自“一年任務”的科學樣本,在該任務中,NASA 宇航員斯科特·凱利和俄羅斯宇航員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從 2015 年 3 月到今年 3 月一直待在空間站上。

科尼格斯曼還證實,SpaceX 的目標是增加每年的發射總次數。

“的確,我們必須加快步伐,我們也會加快步伐,”他說,並補充說,該公司下一次計劃的發射將在 4 月底左右進行,另一次定在 5 月初。

“因此,任務之間的時間將會越來越短。這也是我們在 1.1 版本中看到的——當您逐步升級時,發射之間需要一點時間,然後在一段時間後,您會加快步伐,”科尼格斯曼說。“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在今年年底前基本上每隔一週發射一次。”

關注卡拉·科菲爾德 @callacofield。關注我們 @Spacedotcom Facebook 和 Google+。原文刊登於 Space.com

編者推薦

版權所有 2016 SPACE.com,Purch 公司旗下。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本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