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火箭發射失敗威脅商業太空飛行支援

週日無人火箭的解體正值 NASA 和國際空間站的棘手時期

2015年6月28日星期日,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在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後不久解體。

NASA/SpaceX

對於太空飛行來說,今年是艱難的一年。週日,一艘無人 SpaceX 獵鷹 9 號火箭在前往國際空間站 (ISS) 的途中解體,這對於該飛行器來說是第一次,但對於 NASA 來說並非如此,在過去的八個月中,NASA 已經目睹了四艘向軌道運送補給的航天器中的三艘發生故障。

去年十月,SpaceX 競爭對手 軌道 ATK 建造的安塔瑞斯火箭在升空幾秒鐘後墜毀並燃燒。然後在四月份,俄羅斯 失去了對其進步 59 號貨運飛船的控制,該飛船在發射後不久,導致其脫離軌道並在大氣層中解體。這兩艘無人貨運飛船都向空間站運送食物、裝置和科學研究專案,正如 SpaceX 的龍飛船在週日早上所做的那樣,火箭在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升空的過程中解體。

所有三起事故似乎完全無關,太空行業內部人士在最近發生的事件後一直在重複他們通常的口頭禪:火箭科學就是火箭科學,一定程度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宇航員在空間站上是安全的,並且有足夠的補給供未來幾個月使用,”NASA 局長查爾斯·博爾登在一份宣告中說。“我們將與 SpaceX 密切合作,瞭解發生了什麼,解決問題並恢復飛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一連串的事故讓許多人感到擔憂,特別是國會中那些為 NASA 的賬單買單,並且最近在 為 NASA 與 SpaceX 等商業公司的合作關係撥款方面變得吝嗇 的人。“我們不應低估目前局勢的嚴重性,”佛羅里達州參議員比爾·納爾遜在一份宣告中說,他本人曾在 1986 年乘坐太空梭,現在是負責監督 NASA 的委員會的資深成員。

最新的挫折使得 NASA 及其國際空間站合作伙伴只剩下一艘目前沒有進行事故調查的貨運飛船——日本的 H-II 運輸飛行器 (HTV),該飛行器計劃於 8 月份進行下一次交付。然而,在此之前,俄羅斯將再次嘗試使用其進步 60 號飛船,該飛船計劃於週五發射。NASA 本身目前沒有任何能夠飛往空間站的航天器——在太空梭退役後,該機構將貨物運輸外包給了 SpaceX 和軌道 ATK。它還在目前依賴俄羅斯進行宇航員運輸。“NASA 將自己排除在遊戲之外,”中佛羅里達大學的太空政策專家羅傑·漢德伯格說。“現在我們可以送人去空間站,但我們只是無法送去任何食物。在某種意義上,國際空間站已成為任何人無法完成任務的人質。”

這次事故也給 NASA 計劃從 2017 年開始使用商業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往空間站的計劃蒙上了一層陰影,以避免繼續依賴俄羅斯。週末發生故障的獵鷹 9 號火箭和龍飛船是 SpaceX 計劃用於履行其在 NASA 商業載人計劃下 26 億美元合同的飛行器的基礎。太空行業資深企業波音公司擁有另一份價值 42 億美元的宇航員運輸合同,但儘管其歷史悠久,該公司在商業載人競賽中一直被視為落後於領跑者 SpaceX。“現在 SpaceX 的玫瑰失去了些許光彩,”漢德伯格說。

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斯科特·佩斯說,由執行長兼首席技術官埃隆·馬斯克創立的這家公司相對光鮮的聲譽實際上可能會在事故發生後對其造成損害。“公眾對軌道科學公司和俄羅斯的失敗反應沒有那麼強烈,但由於 SpaceX 聲稱的知名度,這對公眾認知的影響更大。如果一個人靠新聞稿生存,那麼他可能會受到新聞稿的傷害。”

公眾對私營太空行業的支援也在去年十月(就在軌道科學公司 ATK 事故發生三天後)遭受打擊,當時維珍銀河公司的亞軌道太空飛機 SpaceShipTwo 在試飛期間墜毀,導致一名飛行員喪生。對該災難的調查仍在進行中,但該公司正在推進其計劃,即從其位於新墨西哥州的未來主義美國航天港設施將遊客送上短暫的太空邊緣之旅,然後再返回。

儘管遭遇了所有這些挫折,行業支持者仍然保持樂觀。商業太空飛行聯合會主席埃裡克·斯托爾默週末帶著他的孩子們去佛羅里達州觀看最新的 SpaceX 發射。“這是我第二次帶孩子們觀看發射,並且發生了故障。” 他說他可能不會很快再帶孩子們去看更多發射了,但他告訴他們要看到光明的一面。“當你推動太空飛行的邊界時,這些事情會發生,但好日子比壞日子多。” 斯托爾默說,他相信 SpaceX 會反彈。畢竟,這是獵鷹 9 號火箭的首次重大事故,到目前為止,它已經連續成功飛行了 18 次任務——包括六次按部就班地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

對於太空任務來說,尤其是無人飛行,這些或許是可以接受的成功率。但是,多少次失敗才算太多?“這裡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我們能否以合理的可靠性進入太空?” 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太空歷史館長羅傑·勞尼厄斯說。“該行業很樂意談論最終實現類似航空公司的運營。那麼,我們是否能夠透過火箭實現這一目標呢?我不知道。”

 

Clara Moskowitz is a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where she covers astronomy, space,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She has been at 大眾科學 for a decade; previously she worked at Space.com. Moskowitz has reported live from rocket launches, space shuttle liftoffs and landings, suborbital spaceflight training, mountaintop observatories, and more. She has a bachelor's degree in astronomy and physics from Wesleyan University and a graduate degre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More by Clara Moskowit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