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埃裡克·漢德,來自《自然》雜誌
“龍”飛船是由私人建造的太空艙,旨在將貨物和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ISS),目前正在爭取另一個重要角色。其製造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霍桑市的SpaceX公司表示,該飛船將於本月晚些時候進行首次飛往國際空間站的測試飛行,之後可以被派往火星,從而大幅降低在紅色星球上的探索成本。該公司正在與加利福尼亞州莫菲特菲爾德的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制定首次“紅龍”任務的提案。
在10月31日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宇航局科學顧問會議上,該小組主張重新利用“龍”飛船和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一臺冰鑽,以在火星兩極附近尋找生命。支持者表示,該任務最早可在2018年發射,成本為5億美元,這完全在美國宇航局最不昂貴的行星任務預算之內。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是初步的想法,”美國宇航局行星科學部門主管詹姆斯·格林說,他邀請了這次演示。儘管美國宇航局官員持謹慎態度,但在預算日益收緊的時期,該提案的提出本身就說明了一些問題。
艾姆斯火星提案“破冰者”的首席研究員克里斯托弗·麥凱表示,該任務將瞄準地表附近存在冰的極地地形,類似於2008年“鳳凰號”探測器探測到的區域。這種能夠穿透一米厚的火星永久凍土的機器人鑽頭將收集樣本,用於在船載實驗室中尋找DNA和酶。
任何火星任務最具挑戰性的部分,都是讓航天器高速穿越火星大氣層,然後減速以實現軟著陸。“紅龍”概念的支持者表示,這可以透過為“龍”飛船新增的八個小型火箭發動機來實現,這些發動機是為從獵鷹9號火箭逃生而設計的——這是運載人員的要求,以防發射中止。艾姆斯的太空科學家約翰·卡茨表示,這些發動機將減緩飛船的下降速度,並使其能夠尾部先著陸,卡茨正在領導美國宇航局對該概念的評估。
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航空工程師、艾姆斯前主任斯科特·哈伯德對此表示懷疑,他質疑僅靠反向火箭是否能夠使飛船減速。之前所有的火星著陸器都使用降落傘。他指出,為在地球附近執行而設計的飛船,需要進行大量修改,以應對行星際空間的通訊挑戰和極端溫度。“所有空間都不一樣,深空是完全不同的。”
然而,對於火星科學家來說,一條通往紅色星球的快速廉價途徑可能具有吸引力,他們的其他計劃正因預算限制而失敗。另一個計劃於2018年進行的任務,即一個火星車,將在將樣本帶回地球的三階段計劃的第一階段收集岩石,這將耗資25億美元——美國宇航局希望與歐洲航天局分攤這筆費用。但這還不足以安撫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的預算顧問,他們對多發射專案的85億美元總成本持謹慎態度,並威脅要將這些任務排除在未來的預算請求之外。
麥凱說,一些同事擔心“紅龍”會削弱對2018年火星車任務的推動。“我可以看到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威脅,”他說,但他補充說,如果“紅龍”最終成為前往火星最便宜的方式,它應該得到公正的聽證。他說,艾姆斯和SpaceX將完善該提案,為可能在2013年開始的行星任務競爭做準備。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1年11月7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