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首次完成水星行星完整地圖

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已對這顆行星表面的每一平方米進行了成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科學家表示,水星行星的表面已在歷史上首次被完整地繪製出來。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它沒有像一些更引人注目的太陽系鄰居(如火星)那樣受到科學界的關注,但 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 正在幫助縮小這一差距。 該探測器自2011年3月以來一直在水星軌道上執行,其團隊於2月28日宣佈,該航天器已完成對這顆行星表面的測繪。

“我們現在可以說,我們已經從軌道上對水星表面的每一平方米進行了成像,”信使號首席研究員、馬里蘭州勞雷爾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肖恩·所羅門說。“誠然,有些區域永久處於陰影中,但我們實際上正在用我們的成像系統窺視這些陰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信使號之前,NASA的 水手10號探測器在1974年和1975年多次飛掠水星,對其不到一半的表面進行了成像。 信使號是第一個繞水星執行的探測器。 除了拍攝水星未被看到的部分外,該航天器還大大提高了現有地圖的解析度。 [NASA信使號探測器拍攝的最新水星照片]

“當我們開始信使號任務時,我們不知道這顆行星是否會看起來像 70 年代看到的那另一半,”所羅門告訴 SPACE.com。“關於火山活動在水星曆史上有多重要,存在著激烈的爭論。”

信使號很快表明,不僅 火山活動發生在水星的過去,而且它可能曾經非常普遍。

該航天器還揭示了這顆行星上從未見過的地形型別,例如被稱為“凹坑”的表面麻點,科學家懷疑這些凹坑是在揮發性物質從表面昇華時形成的。

“不穩定的物質暴露在溫度和太空環境中,經過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的緩慢流失,它會進入水星的大氣層和太空,從而在通常有許多此類凹坑蝕刻地形的區域形成凹陷或凹坑,”所羅門說。

 

耗資 4.46 億美元的信使號探測器(代表水星表面、太空環境、地球化學和測距)於 2004 年發射。 它在最終於 2011 年進入其目標行星軌道之前,曾一次飛掠地球,兩次飛掠金星,三次飛掠水星本身。

信使號航天器的主要任務執行到 2012 年 3 月,但它獲得了一年的延期,執行到 2013 年 3 月。 現在,信使號任務科學團隊希望 NASA 批准第二次任務延期兩年,這將持續到航天器燃料耗盡並墜入水星表面為止。

版權所有 2013 SPACE.com,TechMediaNetwork 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本材料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