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被稱為P/2013 P5的內小行星帶居民來說,解體並非難事。至少這是目前最受青睞的解釋,它解釋了為什麼這個具有小行星軌道但外觀像彗星的旋轉物體,會像宇宙草坪噴水器一樣,向太空噴出六條塵埃尾巴。
“我觀察過許多彗星,但從未見過像這顆一樣奇怪的,” 馬里蘭州勞雷爾市約翰·霍普金斯應用物理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哈羅德·韋弗說道。
他和他的同事認為,P/2013 P5的自轉速度是被照射在旋轉、不對稱的物體上的太陽光的吸收和再發射加速的。如果由此產生的力使其旋轉足夠快,其微弱的引力就無法再保持物體的完整性,其表面就會崩裂,將塵埃流噴射到太空中。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典型的彗星含有大量的水冰,當太陽光的熱量釋放水蒸氣和其他氣體時,它們的尾巴就會產生,這些氣體也會將塵埃拖出。但是研究人員表示,P/2013 P5的位置使其很可能屬於一個貧水的的小行星家族。
韋弗和他的同事在11月7日釋出在arXiv預印本伺服器上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於9月10日首次記錄的這一前所未有的觀測結果,該文章即將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發表。
韋弗說,這六條尾巴似乎是在六次獨立的噴塵事件中產生的,這些事件可能從今年春天開始。該團隊認為,與另一顆太空岩石的碰撞不太可能產生這些尾巴,因為這種撞擊會一次性噴出所有塵埃。
韋弗認為,提出的旋轉解體可能是小行星的關鍵死亡機制。
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西南研究所的行星科學家威廉·博特克稱這些觀測結果“很酷”,但他補充說,解體情景雖然看似合理,“但遠未得到證實”。他說,如果P/2013 P5 有一個測量的旋轉速率,研究人員會有更有說服力的論據。博特克補充說,這顆小行星可能在地表附近有冰的沉積物,當被陽光加熱時可能會產生塵埃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