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考古學家探索軌道歷史

愛麗絲·戈爾曼主張保護更多人類的域外遺產

在月球上停留兩年後,“勘測者3號”迎來了阿波羅12號任務的訪客。

“考古學”這個詞通常讓人聯想到古代文明的搖搖欲墜的遺蹟,而不是閃閃發光的火箭或高科技宇宙飛船。但60多年的太空任務已將無數人造物體散佈在地球軌道和整個太陽系中,為今世後代創造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探索遺產。愛麗絲·戈爾曼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員,她是少數研究太空時代的先驅“太空考古學家”之一。她也是一本新書的作者,太空垃圾博士大戰宇宙:考古學與未來(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將於今年十月出版。

大眾科學與戈爾曼談論了新興的太空考古學科、軌道碎片的重要文化意義以及如何將太空人造物體作為全人類的遺產來保護。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什麼是“太空考古學”?“太空考古學家”是做什麼的?

太空考古學利用與太空探索相關的實物材料和場所來了解其背後的人類行為。因此,這涵蓋了地球上的基礎設施、地球軌道上的物體,甚至其他世界上的地點。阿波羅登月區就是很好的例子——對我來說,那些是考古遺址。這與相關的“太空遺產”概念相關聯,該概念將不同類別的意義——歷史、美學、社會、精神和科學意義——賦予某些人造物體和地點,以供過去、現在或未來的世代使用。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涉及收集資訊,以幫助做出這些判斷。這通常不難做到——儘管由於太空時代的許多內容早於網際網路,因此追蹤文獻證據可能很困難。有時,我們發射到太空中的某個物體實際上只有一張照片可用。只有一張!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在檔案館裡挖掘,在房屋的閣樓裡翻箱倒櫃,諸如此類。

太空界的人們通常不習慣以這種方式思考如何保護或管理他們工作的遺產價值。但我發現,如果給他們機會表達自己對某些事物的情感依戀——某件特定的太空硬體或產品或地點——大多數這些強硬的科學家、工程師和宇航員都有強烈的感受。為航空航天部門提供更多機會來重視其自身的遺產是我使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你有時被稱為太空垃圾博士,但我感覺你實際上並不喜歡這個稱呼。

沒錯。儘管我非常認同這個角色,但“太空垃圾”這個詞是有問題的。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垃圾可能非常有價值。當我們稱軌道碎片為“太空垃圾”時,我們就排除了它可能具有一些積極品質(現在或將來)的想法。一些太空垃圾仍然可以正常工作——衛星仍然有燃料,仍然可以傳輸。它們只是垃圾,因為目前沒有人使用它們。並非這些東西必須收集和中繼資料才有用;太空人造物體可以具有主要的社會功能,而不是科學功能,例如埃隆·馬斯克的星際紅色特斯拉跑車或先鋒1號,這是[仍然]在太空中最古老的衛星。它們的大部分價值來自於塑造人們對太空的看法以及他們與太空的聯絡。

在你的書中,你主張保護太空垃圾。但是,無論我們如何稱呼它,是否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來清理軌道碎片,這些碎片可能會與執行中的衛星和宇宙飛船相撞?

這取決於情況。我們現在沒有太多好的方法可以將東西移出軌道,但將來可能會有特殊的小型飛行器在周圍飛行,將危險物體拉下來,要麼在大氣層中燒燬,要麼運送到地球。如果一塊碎片實際上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物都沒有風險,我確實認為最好——當然也更便宜——保持原樣。

像先鋒1號這樣的東西怎麼樣?為什麼不把它帶下來放到博物館裡?

我不認為將先鋒1號或其他最優秀的人造物體放入博物館是 preserving 價值的最佳策略。

人造物體的環境可能是其重要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鋒1號的一些意義取決於它是軌道上最古老的人造物體。帶回地球后,它不可能再是軌道上最古老的東西了——其他東西會獲得那個地位。而且,就科學意義而言,我們把它留在那裡越久,它作為一種資源就越珍貴,它告訴我們長期暴露於太空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並且確實在遠端研究它,透過反射率測量先鋒1號曾經光滑的表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多麼粗糙。此外,如果你把先鋒1號放在博物館裡,大多數人永遠不會看到它,只有當地人或遊客會看到。但保持原樣,任何人都可以去天空中尋找它。現在他們最多隻能看到一個小光點。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在軌道上更民主、更容易接近。在博物館裡也可能危及它。從財務上講,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都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政府往往會在壓力時期削減對它們的資助,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藏品可能會遭受損失。

是否有任何太空人造物體或地點值得特殊保護?

我非常擔心月球遺址,特別是阿波羅登月遺址。每個人似乎都在談論再次登上月球,而且人們也談論過參觀或接近這些地方。如果我們不為保護它們提出充分的理由,那麼某個牛仔可能會直接派一輛探測器到阿波羅11號的著陸點,並在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的腳印上碾壓過去。即使他們只是足夠靠近以便從遠處拍照,那仍然會揚起大量的月球塵埃,這可能對過去的探索遺址造成很大的破壞。所以我們不應該讓這些事情發生。有些人不同意,似乎認為月球探索將會結束,因為有人不能直接降落在靜海基地之上。但這太瘋狂了。在這個階段,我們實際上仍然擁有整個月球。禁止參觀遺產遺址對未來的月球活動來說並不是一個主要的限制。

並非沒有合理的理由去參觀這些地方,例如採集樣本來研究太空暴露。如果你想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瞭解哪些材料在這種環境中最為堅固將非常有價值。但是取樣需要非常仔細的計劃,以最大限度地獲取資料,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站點的破壞。在地球上,考古學的原則是不不必要地破壞事物,並且始終為未來可能使用更好、更先進技術的研究人員留下更多東西。

李·比林斯 是一位專門研究天文學、物理學、行星科學和航天科學的科學記者,並且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他是廣受好評的書籍《孤獨的五十億年:在星空中尋找生命》的作者,該書於 2014 年榮獲美國物理學會的科學傳播獎。除了為大眾科學工作外,比林斯的文章還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波士頓環球報》《連線》《新科學家》《大眾科學》和許多其他出版物上。比林斯是一位充滿活力的公眾演說家,曾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和谷歌做過特邀演講,並曾擔任《國家地理》、突破獎基金會、先鋒工作室和各種其他組織舉辦的活動的主持人。

比林斯於 2014 年加入大眾科學,此前曾在SEED雜誌擔任編輯。他擁有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學學士學位。

更多作者:李·比林斯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21 Issue 5本文最初以“軌道歷史”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 321 卷第 5 期(),第 22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19-22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