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南部海域海平面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

過去十年,美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的海平面每年上升超過一釐米——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墨西哥灣和 大西洋 沿岸社群已經觀察到這種影響

People walk through a flooded street in Miami Beach.

2015年,人們走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被洪水淹沒的街道上,這是季節性高潮和海平面上升共同作用的結果。

氣候線路 | 美國東南部海岸線海平面急劇上升,新的研究發現——達到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速度。

過去十年,它們每年上升超過一釐米——約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墨西哥灣和 大西洋 沿岸社群已經觀察到這種影響,表現為洪水增多、颶風更加強烈和海岸線侵蝕。

“我們已經非常明顯地看到了這些影響,”杜蘭大學海岸工程專家、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 Sönke Dangendorf 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項研究於 週一發表 在《自然通訊》雜誌上,是最新指出這一趨勢的研究。 另一項研究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氣候雜誌》上,也強調了類似的模式——自 2010 年以來,墨西哥灣和東南部沿海地區海平面每年上升超過一釐米。

研究表明,受影響地區從墨西哥灣西部一直延伸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哈特拉斯角。

據 Dangendorf 稱,人們的濃厚興趣可以追溯到 2022 年 NOAA 關於海平面上升的報告。該報告提出了未來幾十年美國海岸線的預測,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全國平均海平面將上升約一英尺。報告還預測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將高於平均水平。

然而,在東南部和墨西哥灣觀察到的海平面上升量超過了模型對未來 30 年的預測——科學家們想知道為什麼。

由 Dangendorf 領導的最新研究分析了東海岸和墨西哥灣沿岸 66 個驗潮儀記錄,以及衛星觀測和模型模擬,以便進行更仔細的檢查。研究人員分離出了陸地沉降的額外影響,這是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部分地區的一個顯著問題。

他們發現,即使沒有陸地沉降的影響,整個地區的海平面也在迅速上升。例如,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他們發現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每年 11 毫米。

研究人員開始分析海平面快速上升的可能原因。來自世界各地不斷縮小的冰川和冰蓋的融水促成了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但這並不能完全解釋美國海岸線上發生的模式。

研究人員認為,海水變暖和風向變化改變了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部分地區海洋的環流,從而改變了大量水流向美國海岸線的方式。他們說,這些變化部分可歸因於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部分可歸因於自然氣候變化。

他們補充說,如果這些變化部分是自然週期,那麼加速海平面上升最終應該會減緩下來——儘管尚不確定這可能需要多長時間。

關於加速背後的確切原因,科學界仍然存在一些爭論,其他研究小組也提出了其他理論。最近的 《氣候雜誌》 研究表明,這種增長可能是由墨西哥灣暖流的變化驅動的。而這些變化反過來又可能是由近期北大西洋主要洋流速度減慢推動的,而北大西洋主要洋流速度減慢是由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驅動的。

Dangendorf 表示,儘管關於機制的理論存在差異,但科學家們普遍認同,加速是由物理海洋動力學的變化引起的。

“我不會說他們一定不同意,”他說。“他們都同意這是一個動態因素——這幾乎是確鑿無疑的。”

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確切的原因以及它們對未來墨西哥灣和東南部沿海地區海平面上升速度的意義。

與此同時,研究表明海平面上升對這兩個地區都產生了影響。

《氣候雜誌》 的研究指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與近年來創紀錄的颶風季節相吻合,沿海洪水和破壞可能因此加劇。較高的海平面會透過增加風暴潮來加劇颶風的後果,從而可能導致災難性的沿海洪水。

根據 NOAA 的資料,墨西哥灣和東海岸的大多數地區高潮洪水也在加速。與 2000 年相比,東南部高潮洪水天數增加了 400%,墨西哥灣增加了 1,100%。

與此同時,洪水造成的損失正在上升,保險成本也在飆升。沿海社群正在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海岸線逐漸滑入不斷上漲的海浪中。

“我們需要為此做好準備;我們需要適應,”Dangendorf 說。“這影響著我們所有人。”

經 POLITICO, LLC 許可,轉載自 E&E News。版權所有 2023 年。E&E News 為能源和環境專業人士提供重要新聞。

切爾西·哈維 為 《氣候線路》報道氣候科學。她跟蹤研究人員提出的重大問題,並解釋關於全球氣溫的已知資訊和需要了解的資訊。切爾西於 2014 年開始撰寫關於氣候科學的文章。她的作品曾發表在 《華盛頓郵報》、《大眾科學》、《男士雜誌》 等刊物上。

更多作者:切爾西·哈維

E&E 新聞 為專業人士提供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

更多作者:E&E 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