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濟學家將領導全球變暖科學小組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新任領導人接替拉金德拉·帕喬裡

韓國經濟學家、首爾韓國大學教授李會成(Hoesung Lee)於10月6日在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舉行的會議上當選為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四任主席。他此前曾擔任IPCC副主席。

李會成擊敗了其他幾位競爭該小組最高職位的候選人,他表示希望IPCC專注於“政策相關性和中立性”,增加發展中國家專家的參與,並探索讓企業和工業界參與IPCC程序的方法。

自1990年以來,IPCC對氣候變化的科學、減緩和適應全球變暖的戰略進行了五次主要評估。數千名研究人員,其中大多數來自自然科學和經濟學領域,自願花費時間編寫這些綜合報告。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 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小組的努力贏得了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分享。但IPCC近年來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其2007年的報告錯誤地指出喜馬拉雅冰川可能會在2035年消失。而其上一任主席、印度經濟學家拉金德拉·帕喬裡,在二月份因性騷擾指控而辭職。

《自然》 雜誌研究了IPCC及其新任主席面臨的一些主要挑戰。

1. 變得更加靈活
批評人士認為,如果IPCC不變得更加敏捷,它可能會失去相關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小組的報告越來越長,準備報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是否以及如何改革IPCC,已經爭論了幾年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地球科學和國際氣候政策的邁克爾·奧本海預設為,轉向就緊迫問題發表更簡短的報告,可能對立法者和其他對氣候政策感興趣的人更有幫助。在他的願望清單中:一份關於世界冰蓋狀況和海平面上升預測的特別報告。

“社群每天都在就沿海保護做出決策,”奧本海默說。“這是一個IPCC的指導意見將真正有需求的問題。”

但是,對該小組進行全面改組並不在計劃之內。在進行內部審查後,IPCC今年早些時候決定繼續編寫全面的評估報告,並輔以關於氣候變化特定方面的臨時特別報告。

2. 與社會科學家合作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東北大學的傳播和政策專家馬修·尼斯貝特說,科學和經濟學的推理是構建氣候問題的充分方式,但絕不是唯一的方式。

他是IPCC觀察員之一,他們認為該小組應在其氣候報告中納入更多來自社會科學的見解。增加來自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和政治學家的投入可以幫助科學家和政策制定者瞭解政府和私營部門如何感知、信任和使用氣候資訊。

“(氣候變化)問題越嚴重,社會的兩極分化就越嚴重,”尼斯貝特說。“你永遠不會達到每個人都同意IPCC是正確的門檻。這種情況永遠不會發生。”

IPCC已決定向社會科學家研究開放,他們試圖瞭解該組織是如何運作的。奧本海默是一個團隊的成員,該團隊已要求訪問該小組的內部審議。奧本海默表示,隨著新的領導到位,他希望IPCC能夠建立規則和程式,使研究能夠在下次評估期間取得進展。

3. 建立與發展中國家的橋樑
參與IPCC最新評估的830多名作者中,來自非洲、亞洲和南美的作者不到三分之一。這反映了科學的人口結構,但也意味著一些可能遭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在科學小組中的代表性最少。

孟加拉國達卡國際氣候變化與發展中心主任薩利穆爾·胡克說:“新任主席需要確保未來的評估報告中包含更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

然而,挑戰在於如何調和公平和卓越。IPCC氣候減緩小組的前任聯合主席奧特馬·埃登霍費爾表示,北美和歐洲(大多數IPCC作者來自這些地區)的國家科學院需要更多地參與培訓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研究人員。“地域平衡和區域視角至關重要,”他說。“但首先,IPCC必須努力保持其標準。”

4. 學會用簡潔的英語表達
IPCC的語言對於非科學受眾來說通常難以理解。以下是2014年為政策制定者編寫的摘要中的一段文字:

“為本次評估收集的排放情景代表了包括溫室氣體、對流層臭氧、氣溶膠和反照率變化在內的全部輻射強迫。基準情景(沒有明確的額外努力來限制排放的情景)在2030年之前超過450 ppm(百萬分之)二氧化碳當量,到2100年達到750至1300 ppm以上二氧化碳當量的二氧化碳當量濃度水平。這與2100年RCP 6.0和RCP 8.5路徑之間的大氣濃度水平範圍相似。”

英國利茲大學的環境社會科學家蘇拉傑·德賽說,習慣於將科學和技術術語塞進長句子會趕走任何讀者。他曾將IPCC報告的可讀性與一般和科學媒體關於氣候科學的新聞報道進行比較。他的分析表明,IPCC的可讀性很低。

德賽說,如果IPCC能夠用更簡單的語言傳達研究結果,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將受益匪淺。“人們可能會直接去尋找來源,而不是去看那些往往帶有情感色彩的氣候新聞的媒體,”德賽說。

為了提高其作品的可讀性,IPCC計劃尋求傳播專家的建議。

本文經許可轉載,首次發表於2015年10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