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經許可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這是一個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在科學領域,有時會出現一些理論,儘管有壓倒性的證據反對它們,但它們仍然拒絕消亡。“水猿假說”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大衛·艾登堡爵士在他最近的 BBC Radio 4 系列節目 《水邊猿》中對其進行了擁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假說認為,從直立行走,到我們缺乏體毛,從屏住呼吸到食用貝類,一切都可能是因為我們祖先經歷了一個水生階段。自從該理論在 55 多年前首次提出以來,人類進化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們的故事比包羅永珍的水猿假說所暗示的要有趣和複雜得多。
1960 年,海洋生物學家阿里斯特·哈迪在《新科學家》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為: 過去的人類更像是水生動物嗎? 他重述了陸地動物從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熟悉故事,然後考慮了各種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迴歸水生生存:魚龍和蛇頸龍、鱷魚、海蛇、企鵝、鯨魚、海豚和鼠海豚、海牛和儒艮以及海豹——以及北極熊、水獺和水鼩,它們在水中捕獵。然後他提出,人類及其祖先的許多獨特特徵,使他們與其他猿類區分開來,可以解釋為適應在水中度過時間的適應性進化。
哈迪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可以解釋為“水生適應”:我們的游泳能力——以及我們對游泳的享受;體毛的脫落,以及他認為可能減少水中阻力的體毛排列;曲線優美的身體;以及我們皮膚下的脂肪層。他甚至認為,我們直立行走的能力可能是透過涉水發展起來的,水有助於支撐身體的重量。
對於哈迪來說,這個水生階段將填補當時存在的化石記錄中的空白——大約在 400 萬到 700 萬年前之間。他明智地總結了他的論文,說這一切都只是推測——一個“有待討論並根據進一步的證據線索進行檢驗的假說”。
自從這個假說提出以來的 50 多年裡,它享有一定的名氣——或許是惡名。作家伊萊恩·摩根在她的書 《水猿》中擁護了它,並進一步發展了這個假說,整理了一系列看似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徵來支援它,包括呼吸控制和飲食。這似乎是一個如此誘人且浪漫的想法——但仔細觀察證據就會發現,它只不過如此而已。
潑冷水
所有建議的解剖學和生理學適應性都可以用其他假說來解釋,這些假說與 我們實際瞭解 的古代人科動物的生態學更加吻合。例如,無毛只是鯨魚和海豚等完全水生哺乳動物的特徵。水獺和水鼩等半水生哺乳動物的毛皮非常濃密。性選擇和適應熱量散失更好地解釋了我們體毛的模式。性選擇也可能解釋了我們的身體脂肪分佈,這在兩性之間是不同的。自主呼吸控制更可能與語言有關,而不是與潛水有關。
我們許多祖先的飲食當然包括海洋資源——人們住在湖泊或海洋的岸邊。但這在人類進化中是一個相對較晚的發展,而且人類也可以在完全在陸地上獲得的食物中生存和繁榮。與其他動物相比,我們實際上並不擅長游泳,而且我們的皮膚也會滲水,讓水進入,因此長時間沐浴後我們的手指會變得像梅乾一樣。
那麼用兩條腿走路呢?那是所有猿類都會做一點的事情——當然是在水中涉水時,也是在伸手摘水果、進行攻擊性展示或只是在樹上移動時。如果我們是從已經在樹上站起來的祖先進化而來的,我們就不需要一個非凡的解釋來說明為什麼我們最終站立在地面上,而不是 四肢奔跑。
自從哈迪和摩根的假說被提出以來,人類化石記錄中的許多空白已經被填補,自 1987 年以來發現了 至少 13 個新物種。我們在重建 我們祖先生活的環境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知道,遠至 700 萬年前的查德沙赫人和 200 萬年前的直立人都生活在 森林或開放的林地環境中。雖然其中一些森林包括溼地,但這只是我們祖先學會生存的棲息地鑲嵌圖的一部分,並且絕對沒有像哈迪和摩根所描述的那樣水生的原始人類祖先的蹤跡。
我們也有證據表明,我們的祖先必須在 極端乾燥氣候時期生存,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水生資源。應對這些高度可變的、零星分佈的環境需要 行為的靈活性和合作,我們的大腦和超強的社交性可能因此而出現。這種靈活性最終導致了文化和技術的發明。
水猿假說的最新支持者已經指出了晚得多的水生適應性,包括早期考古遺址,這些遺址表明人類一直在開發沿海資源。但是,這些與 600 多萬年前的兩足行走的起源沒有太大關係——它們只是證明了後期人科動物的行為靈活性。
過於奢華且過於簡單
最初的想法,當然還有伊萊恩·摩根對它的詳細闡述,變成了一個 總括性假說 或“萬物理論”;兩者都過於奢華,而且解釋過於簡單。它試圖為大量適應性進化提供單一的理由——我們知道這些適應性進化是在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同時期產生的。諸如 習慣性兩足行走、 大腦和語言 等特徵並非同時出現——相反,它們的出現分佈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將它們全部歸為一類,好像它們需要單一的解釋,這是無稽之談。
儘管有大量證據反對該理論,但它 出奇地頑固。它變得非常有彈性,它的 支持者 會抓住人類進化中任何提及水、魚或貝類的內容,以及在海岸、河流和湖泊附近發現的任何考古遺址,作為支援證據。但是,我們必須始終以硬性證據為基礎構建我們的假說,並根據硬性證據對其進行檢驗:化石、比較解剖學和生理學以及遺傳學。在那個檢驗中,水猿假說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令人非常遺憾的是,BBC 最近縱容了這個難以置信的理論,因為它分散了人們對正在出現的人類進化故事的注意力,而這個故事既更復雜也更有趣。因為歸根結底,科學是關於證據,而不是異想天開。
本文最初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閱讀 原始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