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禽調整遷徙模式以適應氣候變暖

目前尚不清楚遷徙時間的變化將如何影響整個種群或物種

隨著地球變暖,科學家們看到世界各地春季提前、秋季延後的證據。積雪融化得更早,植物開花也更早——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鳥類也在改變它們的遷徙模式。

一項新的研究,本週剛剛發表在期刊《禿鷹:鳥類學應用》上,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中的最新一項,這些研究表明,我們的羽毛朋友可能會改變它們的行為以響應氣候變化。該研究發現,一些太平洋沿岸的物種在春季的遷徙時間比過去更早,秋季的遷徙時間更晚。這些變化似乎與更溫暖、更潮溼的氣候條件有關。

研究人員分析了在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遷徙中轉站捕獲和環志的鳥類22年的資料。他們專注於五個不同的物種:太平洋坡鶲、橙冠鶯和威爾遜鶯——所有這些都有沿海岸上下短距離的遷徙——以及斯溫森鶇和黃鶯,它們在北美和南美之間有更長的遷徙。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鳥類遷徙的變化因物種而異。但研究人員發現,總體的模式是春季遷徙提前,每十年提前約2.5天,秋季遷徙推後,每十年推後約3天。

研究人員將這些變化與三種自然氣候變化的長期資料進行了評估,包括厄爾尼諾現象以及與海洋和大氣溫度和環流模式相關的其他指數。這些自然氣候模式會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從較溫暖變為較涼爽或從較潮溼變為較乾燥的條件(反之亦然)。他們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遷徙時間變化(從一年到下一年)可以用這些氣候週期的變化來解釋,其中春季遷徙較早,秋季遷徙較晚與較溫暖和較潮溼的條件相關。對於短距離遷徙的物種來說尤其如此,而長距離遷徙的物種受到的影響則小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遷徙時間的年度變化與自然氣候週期進行了比較。但結果加強了關於氣候變暖世界中鳥類遷徙的幾個正在形成的觀點。首先,它們表明某些物種對溫度和降水變化敏感——儘管它們在本研究中與自然氣候模式相關聯,但這些相同的因素在未來的氣候變化下將繼續發生變化。

該研究還加強了其他最近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鳥類遷徙時間發生了長期變化,可能與持續的氣候變化有關。 一年前在《動物生態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對五大洲400多個物種的資料進行了研究,發現鳥類的春季遷徙時間平均每十年提前約兩天——與本週研究中顯示的每十年2.5天接近——或者全球變暖每升高攝氏度一天。

總的來說,生物學家越來越關注氣候變化對植物和動物物種的影響——它可能如何影響它們的分佈範圍,它們的覓食和繁殖習慣以及它們的活動和遷徙。在遷徙鳥類中,目前尚不清楚遷徙時間的變化將如何影響整個種群或物種。

一方面,在春季早些時候到達並在秋季晚些時候離開可能會延長種群的繁殖季節,這可能對鳥類有利。另一方面,全球變暖不會對所有地區產生同等的影響,遷徙時間的變化可能會使鳥類與它們通常在旅途中後期依賴的食物或棲息地資源失去同步。例如,春天過早離開可能意味著它們在到達目的地時,它們在這些地方覓食的植物或昆蟲還沒有足夠豐富,無法支援它們。

再說一次,未能調整遷徙行為以響應氣候變化——正如本研究中的兩種長途遷徙物種所表明的那樣——出於類似的原因也令人擔憂。在變暖的世界中仍然堅持其舊的遷徙模式的鳥類可能會在春天離開得太晚,並在其他物種已經安頓下來並佔領了所有食物和空間後很久才到達它們的越冬地。

在宣告中,挪威自然研究所的研究合著者佈雷特·桑德科克指出,這些型別的遷徙變化對鳥類種群的長期影響“難以預測,部分原因是,我們對西方鳴禽遷徙行為的理解仍然不完整”。

因此,雖然這項研究加強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會顯著影響鳥類的行為,但它也強調了一個事實,即在科學家瞭解長期後果之前,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和監測。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 E&E 在 www.eenews.net 提供有關重要能源和環境新聞的每日報道。

Chelsea Harvey covers climate science for Climatewire. She tracks the big questions being asked by researchers and explains what's known, and what needs to be, about global temperatures. Chelsea began writing about climate science in 2014. Her work has appeared in The Washington Post, Popular Science, Men's Journal and others.

More by Chelsea Harve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