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怡可樂及其甜味劑阿斯巴甜在美國商店貨架上問世約40年,圍繞代糖安全性的長期爭議仍在繼續。自從1950年代健怡飲料問世以來,就一直有傳言稱,這些甜味劑——如今還包括糖精、三氯蔗糖和甜菊糖——除了滿足人們對甜食的渴望,且不含糖的熱量外,還有更多作用。但是,這種“更多”作用是否存在一直難以確定。
在一項關於四種代糖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非營養性甜味劑不僅僅是在體內悄無聲息地透過。這項研究結果於8月19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將兩種甜味劑——糖精和三氯蔗糖——與血糖水平的飆升聯絡起來,並表明所有四種甜味劑都與腸道微生物群譜的變化有關。這些發現是否會轉化為問題、益處或兩者都不是,還有待觀察,而健怡飲料的愛好者還不需要立即丟棄健怡蘇打罐。
“這是一項很酷的科學研究,設計得非常好,考慮周全,執行到位,”曼尼託巴大學營養與慢性疾病助理教授迪倫·麥凱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我一直想做更多這樣的家庭試驗,他們能夠以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完成它。”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2014年,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攝入代糖後,微生物群變化與血糖反應之間存在關聯。為了檢視這些相同的關聯是否適用於人類,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從1375多名潛在人群中選擇了參與者,排除了日常生活中食用非熱量甜味劑的任何人。有些人不知不覺地透過蛋白質粉、口香糖或低糖零食或甜點攝入了代糖。
研究人員將最終的120名參與者分成六組,每組20人。在其中四組中,參與者食用了商業包裝的四種甜味劑中的一種,劑量低於聯邦每日限量。第五組僅食用這些包裝中使用的填充劑,這些填充劑通常新增到少量代糖中以增加體積。第六組沒有進行干預。
在參與者食用分配給他們的甜味劑或填充劑的兩個星期內,他們還進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該試驗用於測量身體對糖的反應,可用於診斷某些形式的糖尿病。對於這些測試,他們在隔夜禁食後的每天早晨飲用葡萄糖溶液,並使用家用連續血糖監測儀跟蹤他們的血糖水平。研究人員還收集了參與者的口腔和糞便樣本,以分析他們體內寄生的微生物種類。研究人員還測量了血液中某些代謝產物的水平。
食用糖精或三氯蔗糖的參與者的血糖反應比其他任何組都更陡峭。當參與者食用四種代糖中的任何一種時,他們的腸道細菌譜在攝入的兩個星期內發生了變化。隨著這些變化,代謝產物的水平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在服用糖精的參與者中,一種氨基酸的產生增加,與糖尿病患者的模式相呼應。
為了證實微生物群譜與血糖反應之間的聯絡,研究人員將從人類參與者(在食用甜味劑後血糖峰值最高和最低的人)身上提取的微生物群口服給無菌小鼠。研究作者埃蘭·埃利納夫說,暴露於來自人類“最高反應者”的微生物群的小鼠,其血糖變化“非常顯著地反映了捐贈個體的情況”。埃蘭·埃利納夫是以色列雷霍沃特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宿主-微生物組相互作用研究組的首席研究員,也是德國國家癌症中心海德堡微生物組和癌症部門的主任。
麥凱說,這項工作的這一部分“是論文中非常酷的一部分”。小鼠的發現“是很有趣的機制性證據,表明[這些甜味劑]可能正在產生影響。”
埃利納夫說,甜味劑對血糖的影響很可能是高度個性化的。但結果表明,這些化合物不僅僅像最初認為的那樣透過身體。
麥凱說,個性化反應的部分原因將與所涉人員的健康狀況有關。他說,這些發現“不能推廣到可能超重或患有肥胖症或葡萄糖耐量受損或1型或2型糖尿病的人。”
埃利納夫說,這些發現並未解決任何影響是否對人類健康有意義的問題——這是一個需要在其他研究中解決的主題。麥凱說,研究人員也不知道這些影響是否會在當前研究的兩個星期暴露期後持續存在。
麥凱指出,該研究涉及沒有超重或肥胖的健康人,他們僅代表食用含這些代糖的食品和飲料的人群的一部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作為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我使用的幾乎所有東西都含有阿斯巴甜,”他說。“我不會因為這些結果而停止使用阿斯巴甜,並轉而使用普通葡萄糖或含糖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