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吸收語言的能力令所有成年學習者羨慕不已。然而,有些成年人能夠以驚人的輕鬆程度掌握新的語言。現在一些研究表明,有可能透過一個人的大腦結構或活動來預測其語言學習能力——這些研究結果最終可能被用於幫助即使是最不擅長語言的人也能成功學習。
在 2015 年發表於《神經語言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觀察了 22 名漢語初學者大腦白質中神經纖維的結構。科學家們發現,那些右半球纖維空間排列更規則的學生在四周的課程後獲得了更高的測試分數。高度排列的纖維被認為像高速公路快車道一樣,可以加速大腦內部的資訊傳遞。儘管語言傳統上與左半球相關聯,但右半球似乎參與了音調感知,可能在區分漢語的聲調中發揮作用,該研究的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齊正涵推測。
天生擅長學習 你的語言學習能力可能受到大腦佈線的影響。對學習漢語的英語母語者進行彌散張量成像顯示,學習效果更好的人在右半球的兩個區域(A 和 B)擁有更規則排列的神經纖維(以暖色顯示)。在本例中,受試者 2 的纖維排列更規則,因此比受試者 1 更成功。來源:齊正涵等人在《神經語言學雜誌》第 33 卷;2015 年 2 月發表的“右半球白質結構預測漢語學習的成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在另一項 2016 年 6 月發表於《大腦與語言》的研究中,強化線上法語課程之前的腦電圖掃描顯示,在放鬆的靜息狀態下,腦電波活動模式與快速輕鬆地完成課程有關。
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 Chantel Prat 領導了這項研究,她說,過去研究人員在人們組織句子時觀察到過這種活動。她指出,在這種情況下,這可能是 16 名受試者集中注意力或遵循指示的能力,或者是另一種有助於語言學習的特徵的反映。Prat 對研究神經反饋——即時向人們展示他們的腦電圖影像,以訓練他們進行某些型別的大腦活動——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言很感興趣。“我最不希望有人認為,‘哦,我的大腦是這樣的……那有什麼意義呢?我學不會的。’”Prat 說。
語言天賦到底是什麼,以及它如何在大腦中體現出來,這些都是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注意力的本質,甚至意識。“我認為語言是人腦最神奇的壯舉,”Prat 說。“當你嘗試學習第二語言時,你會意識到它有多麼具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