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六年前,研究人員首次提出,嚴重的乾旱可能是導致瑪雅帝國神秘衰落的原因。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種乾旱可能會有規律地重現,因為它是太陽強度變化的結果。
太陽的強度實際上變化不到十分之一,但這足以在尤卡坦半島(曾是瑪雅帝國的中心)造成嚴重的乾旱。“看起來太陽能量輸出的變化正在對尤卡坦的氣候產生直接影響,並導致乾旱的 पुनरावृत्ति,從而影響瑪雅文明的演變,”佛羅里達大學的主要作者大衛·霍德爾說。
在從尤卡坦北部奇禪卡納布湖採集的沉積物岩心中,研究人員發現週期性重複出現高濃度的硫酸鈣,這是乾旱期間大量水分從地面蒸發後留下的。基於這種模式,他們得出結論,乾旱以 208 年為週期發生。他們進一步指出,該週期與已知的 206 年太陽活動變化週期密切吻合。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科學家將瑪雅文明的發展與這些週期進行比較時,很明顯,每次乾旱發生時,社會的發展都會放緩。瑪雅人嚴重依賴降雨和地表水,古典時期的結束和瑪雅文明的最終滅亡都與其中一次乾旱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