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電子皮膚,可以模仿手指、腳趾或肢體在被戳或燙傷時移動的相同過程。這項技術可能促成人造肢體覆蓋層的開發,從而使佩戴者擁有觸覺,或幫助恢復皮膚受損者的感覺。
這種 ‘電子皮膚’ 是在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師鮑哲楠的實驗室中開發的。她的團隊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製造一種柔軟且柔性的人造皮膚,但這種皮膚也能夠將電訊號傳輸到大腦,使佩戴者能夠 ‘感覺’ 壓力、應變或溫度變化。
最新的研究成果於 5 月 18 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描述了一種輕薄、柔性的感測器,它可以將訊號傳輸到大鼠大腦運動皮層的一部分,當電子皮膚被按壓或擠壓時,會導致動物的腿抽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鮑哲楠說:“目前的這種電子皮膚真正具備了我們一直夢想的所有屬性。我們已經談論它很長時間了。”
敏感皮膚
在健康的活體皮膚中,機械感受器感知資訊並將其轉換為電脈衝,這些電脈衝透過神經系統傳輸到大腦。為了複製這一點,電子皮膚需要感測器和積體電路,而這些通常由剛性半導體構成。柔性電子系統已經可用,但它們通常僅在高電壓下工作,這對可穿戴裝置來說是不安全的。
為了製造完全柔軟的電子皮膚,鮑哲楠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柔性聚合物,用作電介質——半導體器件中的一個薄層,它決定了訊號的強度和執行器件所需的電壓。然後,研究人員使用這種電介質製造出可拉伸、柔性的電晶體陣列,並將其組合成一種像皮膚一樣輕薄柔軟的感測器。
鮑哲楠說:“我們把所有剛性材料都變成了柔軟材料,同時仍然能夠保持高電氣效能。”
該感測器可以將物理變化(例如施加的壓力或溫度變化)轉換為電脈衝。該團隊還製造了一種可以從神經向肌肉傳輸電訊號的裝置,模仿神經系統中稱為突觸的連線。
鮑哲楠的研究小組在大鼠身上測試了該系統。電子皮膚透過導線連線到大鼠的軀體感覺皮層——大腦中負責處理身體感覺的部分。當電子皮膚被觸控觸發時,它會向大腦傳送電訊號,然後電訊號透過人工突觸傳輸到動物腿部的坐骨神經,導致肢體抽搐。
未來發展
這種型別的電子皮膚可用於遭受重傷或患有感覺障礙的人。鮑哲楠說,從長遠來看,他們希望開發一種侵入性更小的系統。“我們設想,對於失去肢體的人來說,我們不必植入大腦,”她說。“我們可以在周圍神經系統中植入。”
目前,電子皮膚仍然必須連線到外部電源,但鮑哲楠希望最終開發出一種無線裝置。然而,她說,要擁有一種覆蓋手的所有手指並對觸控、溫度和壓力做出反應的皮膚,還需要更多的發展。
英國劍橋大學生物電子學研究員 Alejandro Carnicer-Lombarte 說,儘管如此,擁有一個從感覺傳遞到肌肉運動的閉環系統“非常令人興奮”。他說,鮑哲楠團隊製造的裝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概念驗證”,但在人造假肢領域,許多團隊致力於單個元件——因此像鮑哲楠團隊所做的那樣,將所有這些元件整合到一個系統中,是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按順序組合這些東西並非易事,我對此印象深刻,”他說。
Carnicer-Lombarte 還看到了將其他已知技術整合到系統中的潛力,例如,製造一種能夠使拇指和小指感知不同事物的皮膚。他補充說,實現更高的靈敏度,從而可以瞄準特定的大腦區域,將增加這項技術在未來的實用性。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首次發表 於 2023 年 5 月 1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