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元老警告說,網際網路正混亂地走向大規模中斷,甚至可能完全崩潰。另一些人反駁道:胡說八道,全球網路的未來一片光明。雙方的說法都有道理。 誠然,全球資訊網的爆炸式增長正將網際網路的標準和交換裝置推向極限,而資訊洪流也 регулярно 堵塞著網路管道。
但在過去的十年裡,擁堵一直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樣懸在網際網路之上,隨時可能切斷其連線。最後時刻增加更多更大的管道總是能避免危機。 然而這一次,問題更加深入,儘管技術解決方案已經掌握,但它們將付出代價——而且不僅僅是象徵意義上的代價。由此產生的經濟震盪很可能顛覆一些網路上搖搖欲墜的商業計劃,但也應該將網際網路重塑為一個更高效、更可靠的媒介。
末日預言家焦慮的根源在於網際網路的幾何式增長:根據大多數衡量標準,它的規模大約每九個月翻一番。 如此快速的擴張對系統造成了三個主要威脅。第一個威脅到它連線網路上任何兩臺計算機的能力。網際網路的做法與自動化郵政系統非常相似:計算機將資料打包,在資料包上蓋上地址,然後交給自動郵政員(稱為路由器)進行投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是,網際網路的數字地址系統與位置無關。“大街 10 號”的網路等效地址可能在緬因州,而“大街 11 號”則在俄亥俄州。 因此,每個自動郵政員都必須在其處理的每個資料包的表格中查詢投遞說明。 由於資料包在到達目的地之前通常要經過 10 個或更多路由器,因此花費在查閱大型表格上的時間可能會大大加劇交通擁堵。 更令人擔憂的是,路由器的表格增長速度是其搜尋能力的兩倍。 在兩年內,這可能會讓網際網路的郵政局長面臨兩個令人不快的選擇:要麼將一些資料包扔進垃圾箱,要麼拒絕將新地址(尤其是那些競爭網路公司的地址)新增到他們的表格中。
最近的兩項創新將推遲這一浮士德式的選擇。 第一個是一項權宜之計:負責分發網路地址的機構一直在向網路管理員施壓,要求他們將地址組織成合理的組——很像郵政編碼。 該策略爭取了足夠的時間來開始使用第二項改進,即標籤交換方案,該方案由思科公司於 9 月推出,該公司構建了網際網路上的大部分路由器。 在這裡,第一個檢查包裹的郵政員會寫下明確的指示,供所有其他將處理它的郵政員使用,從而節省了他們查閱表格的時間和麻煩。
對網際網路的第二個威脅是它可能會完全耗盡數字地址,從而使其幾何式增長戛然而止。 儘管當前的定址格式理論上支援約 43 億臺計算機,但大量號碼已被分配但從未使用過。 透過回收舊地址和挖掘儲備,現有供應可能可以延長到未來十年——足夠長的時間來切換到名為“網際網路協議,下一代”的新軟體。 IPng 將允許地球上的每個人擁有大約 100 個網路裝置。 這應該足夠用一段時間了。
對蓬勃發展的網際網路穩定性的最終危險是擁堵將使資料速度慢如蝸牛,從而破壞花哨的互動遊戲、廉價的長途電話和粗糙的影片點播計劃。 由於瓶頸通常發生在網際網路雲深處的交換機,而不是工人 和消費者連線的外圍,隨著更多的人購買個人電腦和快速調變解調器,問題只會變得更糟。 標籤交換等巧妙的路由技巧將在一段時間內有所幫助。 許多擁有網際網路骨幹網一部分的公司也在爭先恐後地擴容;MCI 在今年夏天將其網段的容量增加了兩倍。 但只要網際網路訪問仍然如此廉價,需求就會超過供應;MCI 還發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其網路上的流量激增了 56 倍。
隨著微軟網路、美國線上和 Prodigy 準備加入提供無與倫比的、無限量上網定價的公司行列,一些對網際網路抱有厚望的學校和企業正準備跳船。 10 月,一群大學宣佈計劃建設網際網路 II,這是一個連線大約 50 個研究機構的高速國家網路。
這個私有網路將在遍佈全國的“GigaPOP”(千兆接入點)與網際網路連線。(POP,即接入點,相當於網際網路的郵局。)但它將對外部使用者關閉大門,以保留足夠的頻寬來處理高科技專案——例如遠端醫療、遠端學習、科學視覺化和本科生宿舍派對的廣播影片——而不會受到網際網路擁堵的困擾。 據傳,克萊斯勒等公司也在考慮類似的方案,將工廠與經銷商和材料供應商連線起來。(私有“內聯網”確實存在,但它們通常使用網際網路連線其分佈廣泛的地點,因此受制於全網範圍的擁堵。)
網際網路 II 不會直接緩解網際網路 I 的壓力超過幾個百分點,但它可能會產生持久的間接影響。 參與其中的大學官員表示,他們希望嘗試新的定價政策和特殊交付軟體,旨在幫助保證對那些願意為此付費的人提供快速響應和暢通渠道。
這些好主意已經存在多年。 其中一個稱為資源預留協議(RSVP),甚至計劃於今年秋天出現在思科路由器和英特爾視訊會議軟體中。 癥結在於計費:如果緊急資料部分由 MCI 交付,部分由 Sprint 交付,部分由 Pacific Bell 交付,那麼這三家公司都需要就分配費用的系統達成一致。 網際網路 II 因為只有一個骨幹網和一個賬單要支付,所以可以測試 RSVP 和其他優先順序方案是否在大規模下有效,同時避開計費問題。
與此同時,一些對商品業務利潤微薄感到不滿的網路公司,很快將開始以更高的價格提供更高質量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當基本服務不可避免地變慢,而高階客戶被引導到隊伍的前面時,市場將如何反應,沒有人知道。 如果像一些業內人士預測的那樣,運營網際網路骨幹網的公司很快開始根據其傳送或接收的資料量向其分支機構收費,那麼他們將別無選擇,只能將成本轉嫁出去。 許多客戶被迫決定什麼值得付費,他們將首先關閉影像——從而摧毀新興的網際網路廣告業務——然後會更多地搜尋,更少地瀏覽。 儘管這可能會剝奪網際網路的許多魅力,但這幾乎肯定會促使其走向更大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