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啪嘭

古代中國人發明煙花是為了嚇跑10英尺高的山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夏季喧鬧的儀式——煙花表演——可能起源於古代中國的學術傳統。在公元二世紀中國人發明紙張之前,文士們會用尖筆在綠色竹竿的圓形表面上刻上象形文字。這種媒介是記錄交易和故事的一種方式。當竹竿在火上乾燥時,木材中的氣穴經常會爆裂,發出巨大的噼啪聲。

當然,這種聲音逐漸成為這項活動的全部意義。《易經》解釋了噼啪聲是如何成功嚇跑身高10英尺的“山魈”的。後來,中國人透過在竹竿中加入火藥來增加刺激性。

第一次煙花表演直到12世紀才出現。1267年,英國哲學家羅傑·培根寫到了“兒童的玩具”及其產生的“可怕的聲音”,這種聲音“超過了尖銳雷聲的轟鳴”。那些尖銳的爆炸聲喚起的不過是,是的,又一個七月四日慶典。

邁克·梅 是一位自由作家和編輯,居住在佛羅里達州佈雷登頓。

更多作者:邁克·梅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3 Issue 2本文最初以“噼啪嘭”為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303卷第2期 (), 第49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810-4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