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性取向是否類似於眼睛顏色,由相當離散的類別組成?或者它更像身高——也就是說,沿著一個連續統分佈?作為一名心理學家,我已經在多個場合探討過這個問題,包括2006年2/3月刊的《大眾科學》心理 [“同性戀者有選擇嗎?”]。儘管普遍認為每個人要麼是“同性戀”要麼是“異性戀”,但我對近18,000名自願回答線上測驗的人進行的新調查表明,這些術語具有高度誤導性。性取向實際上位於一個流暢的連續統上,人們陳述自己性取向的方式通常不能很好地預測他們真實的性行為和性幻想。有人可以稱自己為“同性戀”,但行為卻“異性戀”,反之亦然。
在11月舉行的性科學研究協會會議上,我將報告說,在美國以及美國境外十幾個國家的平均分數中,都存在相同的分數連續統。我還發現,只有不到10%的受試者得分為“純粹”的異性戀或同性戀,而且女性的平均得分比男性更靠近連續統的同性戀端。我的研究表明,正確描述性取向需要兩個數字:平均性取向(給定的人在連續統中的位置)和性取向範圍(該人在表達性取向方面的靈活性或“選擇”程度,這也形成一個連續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