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新的分析,透過積極採用智慧電網技術,到 2030 年,電力部門可以減少高達 18% 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研究發現,智慧電網相關的節約將來自多種因素,最重要的是,當消費者結合他們對能源使用的反饋時,會產生“節約效應”。其他因素包括使用電力診斷技術來調整家庭和小型商業建築,以及增加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使用。
作者發現:“這些減排的幅度表明,雖然智慧電網不是實現國家能源和碳減排積極目標的主要機制,但它能夠為電力部門的目標做出非常重要的貢獻。”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由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員、實驗室能源系統轉型計劃的負責人羅伯·普拉特領導,該研究並不旨在評估智慧電網技術的環境影響或論證其成本效益,報告指出。
相反,它評估了一組通常因承諾提高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高效執行而被證明是合理的的技術可能帶來的能源和二氧化碳減排。
該研究基於已發表的研究報告和新的分析,確定了智慧電網可以減少電力部門能源消耗的九種機制。
一個關鍵的節省來自“需求響應”——或者更簡單地說,來自節約——當智慧電網技術使使用資料可用時,家庭和小型企業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該研究估計,需求響應可以節省這些建築物 6% 的能源消耗,這相當於總體電力消耗的 3%。
另一部分節省,約為 1.5%,可能來自更好地瞭解一個地點的電力負荷細分。作者發現,新的資料探勘能力是一項支援技術,它可以允許將更多資金用於特別有益的升級。
作者認為,另有 3% 的節省歸功於對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支援。智慧充電基礎設施是新汽車技術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這些計劃依賴於在電力更便宜且碳排放更少的非高峰時段為汽車充電。
該分析基於 2030 年智慧電網技術的全面可用性。
在附註中,作者指出,儘管智慧電網技術具有所有節能潛力,但隨著電力變電站獲得新的計算機伺服器,並且通訊功能被內建到大量恆溫器、冰箱、烘乾機等裝置中,它們也會略微增加電力負荷。
作者指出,“雖然這種增加的幅度很小,可能不被認為是重要的,但這確實表明技術開發人員需要儘量減少智慧電網技術的增加負荷。”
經環境與能源出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轉載自 Greenwire。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