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睪丸較大的男性往往比睪丸較小的男性更少參與育兒。
這些發現詳細刊登在今天(9月9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它們是相關的,因此它們不能確切說明這種趨勢存在的原因,而只能說明存在聯絡。
但產生更多精子的男性睪丸更大,而且精子生成對身體來說是非常耗費能量的,因此研究合著者、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的人類學家詹姆斯·裡林說,父親們可能“面臨著在投入能量用於育兒和投入能量用於交配努力之間的權衡”。[性感游泳者:關於精子的7個驚人事實]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參與育兒的父親
大量研究表明,有參與育兒且有愛心的父親的孩子在情感、社交和教育方面往往表現更好。
因此,裡林和他的同事們對了解是什麼讓一些男性成為優秀的父親,而另一些男性則缺席不感興趣。
2011年在菲律賓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睪丸激素水平高的男性更有可能結婚。即便如此,那些最終更多地參與日常育兒職責的男性——例如換尿布、放洗澡水或親吻擦傷的傷口——他們的睪丸激素水平下降幅度比那些在有孩子後仍然冷淡的男性更大。
但是睪丸激素在男性身體中有很多作用,因此不清楚男性激素的下降是由於男性在育兒方面的投入多於在交配方面的投入。
裡林和他的同事們調查了70名年齡在21歲至55歲之間、育有1至4個孩子的已婚男性,瞭解他們參與育兒的情況。只有四名男性經常比母親承擔更多的育兒責任。
然後,研究人員使用磁共振成像掃描了父親們在觀看孩子照片時的大腦。該團隊還掃描了參與者的睪丸以評估體積,並從血液樣本中測量了睪丸激素水平。
男性的睪丸體積差異很大——從略多於一湯匙到約四分之一杯。
有較大睪丸的男性育兒方式更放手,並且當男性觀看他們孩子的照片時,他們大腦的獎勵中心啟用較少。這些父親的睪丸激素水平也往往較高。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西特羅納農場的人類學家莎拉·赫迪說,這些發現既令人著迷又發人深省。
赫迪告訴 LiveScience:“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人類男性具有巨大的養育潛力,儘管這種潛力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環境中並不總是被挖掘出來。”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名譽教授、哈佛大學皮博迪考古學與民族學博物館的副研究員以及康奈爾大學的 A.D. White 特聘教授赫迪補充說,這項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問題。
例如,沒有人知道睪丸體積隨時間如何變化(儘管睪丸確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縮小)。
此外,科學家們不確定,精子較多的男性是否天生就被設定為冷漠的父親,還是早年生活經歷或照顧孩子的行為導致男性身體減少對精子生成的投入,從而導致他們的睪丸縮小,她說。
生物人類學家、《我們如何做到:人類生殖的進化和未來》(Basic Books,2013 年)的作者羅伯特·馬丁說,另一種可能性是,這種趨勢揭示了一種權衡,這種權衡隨著男性的交配策略而變化。
馬丁告訴 LiveScience, “一個男人可以投入精力照顧一個妻子的孩子,或者如果他有多個妻子,他可以更多地投入精子生成”,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版權所有 2013 LiveScience,TechMediaNetwork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未經授權,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