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提供快速檢測如何對抗新冠疫情的經驗

該國頂尖流行病學家之一解釋瞭如何在全民範圍內使用快速抗原檢測——結合其他措施——幫助控制疫情爆發

Health care workers process antigen tests for the COVID-19 virus on January 24, 2021, in Kosice, Slovakia.

2021年1月24日,斯洛伐克科希策,醫護人員正在處理新冠病毒抗原檢測。

去年年底,當歐洲和美國大部分地區的新冠病例反彈至災難性水平時,一個國家藉助廣泛的檢測控制了疫情爆發。在十月和十一月——在短暫的封鎖之後——斯洛伐克通過幾輪大規模快速抗原檢測,對其大部分人口進行了檢測。與金標準聚合酶鏈式反應 (PCR) 檢測不同,這種方法不需要專業的實驗室分析,並且通常可以在大約 15 到 30 分鐘內返回結果,而不是幾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授權了幾種用於非處方使用的快速新冠檢測。)

研究人員在三月下旬的《科學》雜誌上報道,在斯洛伐克,經歷了兩輪大規模檢測的縣,新冠病毒的患病率在一週內驟降了 58%。額外的模型表明,與大規模檢測開始前不受控制的增長率情景相比,病例水平估計下降了 70%。封鎖和社交距離等公共衛生措施的效果不足以解釋病例的下降——大規模檢測一定產生了重大影響。雖然這種方法可能並非在所有地方都有效,但研究結果支援全民範圍內的快速檢測,當與其他措施結合使用時,可以作為對抗疫情的重要工具。

《大眾科學》採訪了斯洛伐克衛生部的流行病學家 Martin Pavelka,瞭解該國的大規模檢測工作以及該策略是否可以應用於美國和其他地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文字記錄。]

這項大規模檢測計劃是如何開始的?

基本上只是一個想法。但因為我們是一個小國,所以更容易執行想法。 有一些機構會討論它——整個斯洛伐克大約有五位流行病學家[負責這些決定]。我們每週四坐下來,基本上,我們做出決定。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兩週內。我們要求軍隊組織它。

我不認為美國能夠[在廣泛範圍內]複製這種方法。我的意思是,超過 3 億人口——這太多了。但對於較小的國家——我可以看到這在愛沙尼亞行得通,我可以看到這在葡萄牙行得通,我可以看到這在愛爾蘭行得通。

為什麼這種策略不適用於較大的國家?是否需要具有醫療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來管理檢測?我的意思是,難道不能有某種家用檢測嗎?

這是一場大規模的運動。我認為這是試圖複製它的較大國家的侷限性。奧地利嘗試過,但無法管理。在斯洛伐克,40,000 名軍隊人員支援了整個干預措施。我們有 20,000 名醫務人員,因為它是鼻咽[深鼻]拭子,所以你必須經過培訓才能進行管理。

美國已經有一些家用檢測可用,但它們不是很普及。它們才剛剛開始出現。市場正在變化。我認為西門子現在在歐洲[德國和奧地利]提供家用檢測試劑盒

大規模檢測在斯洛伐克的效果如何?

政治家們認為它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我認為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在[最初幾輪大規模檢測]後的兩到三週,我們的病例再次出現上升,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干預措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這就像封鎖:一旦你開放國家,病例就會上升。大規模的上升發生在聖誕節前。一月份我們重複了整個過程,我們進行了[另一次]大規模檢測。我們正在撰寫關於此的第二項研究。我們仍在分析資料。

目前,在斯洛伐克,我們有持續的[每週]檢測。所有沒有隔離且沒有在家工作的居民都被要求每週至少進行一次檢測。你會得到一份證書,進入工作場所需要陰性證書。去銀行、稅務局、郵局,你需要出示你的陰性證明。而且必須不超過七天。

我們目前的傳播數[一個感染者在人群中產生的平均病例數]約為 0.8,因此我們的病例正在下降。而這發生在幾乎 100% 的分析樣本都是 B.1.1.7 突變[一種最初在英國發現的冠狀病毒變種] 的情況下,該變種具有更高的傳播數。

疫苗接種有什麼影響(如果有的話)?其他干預措施呢?

在疫苗接種方面,歐洲落後了。[截至 4 月初],只有 10% 的斯洛伐克居民至少接種了一劑疫苗。所以,當然,會有一些效果......但這本身無法解釋如此低的傳播數。一定有來自大規模檢測的因素。 這基本上也是我們在研究中討論的內容。新冠病毒患病率下降 58% 是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無法計算,你知道,“其中三分之一來自大規模檢測”或四分之一或一半。這根本不可能。我們能做的最接近的事情是我們建立的數學模型。我們表明,即使封鎖是完美的,也無法解釋患病率如此迅速的下降。所以我們能夠說,“大規模檢測一定有效果。”

僅供比較,英國在整個 11 月都進行了封鎖。它和斯洛伐克的封鎖一樣嚴格……所有休閒活動都被取消;人們被要求待在家裡。英國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病例減少] 30%。我們在斯洛伐克一週內下降了 58%。

如果斯洛伐克的人或其家庭成員檢測呈陽性,隔離或檢疫是自願的,還是有強制執行?

這裡一切都是自願的。我們需要的警力數量……根本不可能實現。但斯洛伐克人非常害怕這種病毒——比方說,比捷克共和國的人更害怕。在第一波疫情[這裡],我非常驚訝,一夜之間每個人都開始戴口罩。沒有人質疑這一點。

人們被要求自我隔離 14 天,包括所有家庭成員。這是我們數學模型的第二個最重要的發現:我們試圖找出具體是什麼使大規模檢測成功。我們在模型中設定了兩種情景。我們設定了一種情景,如果家庭成員有陽性病例,所有家庭成員都將隔離。在這種情景下,一輪大規模檢測就足以將患病率降低[觀察到的] 58%。然後我們設定了另一種情景,只有感染者會隔離,但家庭成員不會。在這種情景下,我們找不到任何可測量的效果。雖然我們的模型表明,一輪檢測足以觀察到如此迅速的患病率抑制,但我們知道一定有封鎖的效果在起作用,因為並非所有家庭都[在我們的模型要求的程度上]進行隔離。

關於快速檢測的準確性一直存在一些爭議。它們有多準確?

這 वास्तव में 取決於測試。我認為每個人都感到困惑。一種抗原檢測與另一種抗原檢測不同。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SD Biosensor 的 Standard Q [抗原檢測] 非常好。它很容易在人們感染時將他們挑選出來。有一項日內瓦 [大學醫院] 驗證研究,研究了 CT [迴圈閾值] 計數,對於 CT 計數 [18-22],與 PCR 檢測的匹配度為 100%。[編者注:CT 是衡量使用 PCR 檢測檢測病毒需要多少擴增的指標。雖然 CT 在不同測試中沒有標準化,但 CT 值越低,存在的病毒就越多,並且認為該個體越具傳染性]。

在我們的研究中,特異性[衡量測試檢測真陰性病例的程度的指標] 幾乎為 100%。當然,我們會有些假陽性。許多科學家擔心[我們會得到]成千上萬的假陽性;我們說的是數百個。我們已經確定了超過 50,000 名感染者,所以幾百個假陽性是值得的。

你認為在什麼條件下快速抗原檢測最有用?

如果事情失控,它尤其有用。當您突然爆發疫情,或者您遇到大規模超級傳播事件,並且增長率非常高時,這是一種完美的干預措施。你基本上讓人們進入為期一週的封鎖,然後對他們進行檢測。你可以檢測一個州;你可以檢測一個城市。這會將情況恢復正常——你可以將[病例]減少 50%。然後,當疫情處於更穩定、更可控的水平時,您可以恢復通常的檢測和追蹤,您可以恢復傳統方法。

第二件事是:它確實給你帶來了一點自由。我的意思是,你不能永遠讓人們處於封鎖狀態。他們會感到新冠疲勞。人們會找到繞過規則的方法。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在斯洛伐克],我們已經正式關閉了健身房,但我知道我所在的地區至少有三家健身房是開放的。儘管如此,我們的病例仍在下降。[因此,檢測]至少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自由。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種疫苗,快速檢測將如何適應?

疫苗是最終的解決方案。斯洛伐克的大規模抗原檢測最終將逐漸消失。我無法告訴你具體時間。是在三分之一的人口接種疫苗時嗎?也許是一半人口?我不知道。當您沒有傳播時,將很難保持限制,甚至要求人們進行檢測,因為人們已經接種了疫苗。但是,即使在人們接種疫苗後,我們也可以找到抗原檢測用途的地方是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你可以對叢集中的每個人進行大規模檢測。

在《大眾科學》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並在我們的國際雜誌網路此處閱讀相關報道。

Tanya Lewis is a senior editor covering health and medicine at 大眾科學. She writes and edits stories for the website and print magazine on topics ranging from COVID to organ transplants. She also appears on 大眾科學's podcast Science, Quickly and writes 大眾科學's weekly Health & Biology newsletter. She has held a number of positions over her eight years at 大眾科學, including health editor, assistant news editor and associate editor at 大眾科學 Mind. Previously, she has written for outlets that include Insider, Wired, Science News, and others. She has a degree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m Brown University and one in scienc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Follow her on Bluesky @tanyalewis.bsky.social

More by Tanya Lew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