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在中國工作的科學家們又揭示了更多關於恐龍生命的秘密,這一次是一具擁有1.3億年曆史的生物化石,它在小憩時被儲存下來。這隻動物的姿勢,頭部夾在左肘和身體之間,類似於今天沉睡的鳥類所採用的姿勢,這表明鳥類特徵在恐龍進化早期就已出現。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徐星和馬克·A·諾雷爾在中國著名的遼寧省義縣組發現了這具新的化石。該標本被命名為“寐龍”(Mei long),意為“酣睡的龍”,代表一種兩足的傷齒龍,長度不到兩英尺,是霸王龍的近親。徐星評論說:“我們很高興發現了這種罕見的行為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是在早期具有鳥類特徵的化石恐龍中發現的睡眠或休息姿勢。”為了以這種姿勢儲存下來,這種生物一定是被活埋了。研究人員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份報告中描述了這一發現。
這一發現加強了恐龍和現代鳥類之間的聯絡。諾雷爾解釋說:“發現寐龍的這種特定的保熱姿勢為以下假設提供了支援,即至少一些非鳥類恐龍,包括這種動物及其傷齒龍親戚,像今天的鳥類一樣是溫血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