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趣味”活動的懶人

提醒低成就者任務的重要性可能會適得其反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每位老師都知道,總有一些學生似乎總是領先於其他人。還有一些懶人,他們同樣聰明,但似乎並不介意平庸。這種差異似乎很明顯:有些人天生就有成功的動力,而另一些人則根本不在乎。但阿拉巴馬大學的心理學家威廉·哈特(William Hart,現任職於阿拉巴馬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的多洛雷斯·阿爾巴拉辛(Dolores Albarracin)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情況並非如此。僅僅將任務重新定義為“有趣”就導致了成績落後者超越了通常表現出色的人——這表明教育者描述活動的方式可能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產生強大的影響。

研究人員首先篩選了學術能力相當的參與者,將他們分為對成就感興趣或對樂趣感興趣兩類。然後,他們讓學生觀看電腦螢幕上閃爍的與高成就相關的詞語(例如,“贏”、“excel”和“master”)。在隨後的能力測試(例如單詞搜尋拼圖)中,對成就感興趣的參與者表現明顯優於那些不感興趣的參與者。

該實驗證實了傳統的假設,但下一個實驗卻產生了令人困惑的結果。參與者再次被高成就詞語引導,並被要求完成單詞搜尋拼圖。但研究人員沒有像以前那樣將任務描述為對語言能力的嚴肅測試,而是稱之為“有趣”。這種簡單的語義變化的結果是深刻的:不僅所謂的懶人在這次任務中表現得更好,而且他們的分數實際上超過了高成就人群的分數。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作者指出,對於一些學生來說,當任務被描繪成“有趣”時,不僅他們的動力會提高,而且他們的表現也會提高。研究人員表示,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應該注意,並注意構建活動,以便他們能夠吸引各種學習風格的學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