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世界各地的頭骨形狀可能為第一批人類從非洲的遷徙打開了一扇新的視窗。根據一份新的報告,來自當地人口的頭骨群體的多樣性,隨著這些人口定居地離祖先大陸越遠而降低。
該結果支援了廣為流傳的科學理論,即現代人類在大約 5 萬年前“走出非洲”,並取代了早期物種,如尼安德特人。英國劍橋大學的進化遺傳學家威廉·阿莫斯說,這項研究也可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 pinpoint 現代人類來自非洲的哪個地方,以及這次遷徙可能有多混亂。
阿莫斯、劍橋進化生物學家安德烈·馬尼卡及其同事分析了來自世界各地 105 個地點的 4666 個男性頭骨的形狀資料,所有頭骨的年代都不到 2000 年。對於每個地點,他們將 37 種不同測量的變異性與該人口的祖先從非洲到達那裡必須行進的距離進行了比較。(開羅和紐約市在地圖上看起來相對接近,但早期人類必須徒步穿越亞洲和白令海峽才能從非洲到達北美。)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較小的群體從較大的定居點分離出來時,他們會帶走較大群體基因中多樣性較低的子集,這部分轉化為解剖特徵,例如頭骨形狀。因此,早期智人離他們的家園越遠,他們的頭骨變異性應該越低。除非,他們與先前已建立的尼安德特人或其他早期人類種群雜交,這將注入新的基因並提高變異性。
研究人員在今天線上發表於《自然》雜誌的報告中稱,他們沒有發現雜交的跡象。“你發現的是,隨著你離非洲越來越遠,變異性非常好的線性下降,”阿莫斯說。先前的研究已經確定了簡單基因序列或標記多樣性的相同趨勢。
“頭骨的美妙之處在於,”阿莫斯說,“它們數量眾多,並且來自基因代表性不佳的人群”,例如美洲原住民和澳大利亞原住民。他指出,來自非洲人口的額外頭骨可能有助於繪製早期人類從衣索比亞(已知最古老的人類遺骸發源地)遷出的路線圖。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體質人類學家埃裡克·特林考斯說,很少有專家懷疑廣義上的走出非洲情景。“問題是,5 萬年前從非洲擴散出來的現代人類在何處、何時與區域性古人類群體雜交了多少”——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這一點,他說。他認為,這項新研究僅僅是“強化了現代人類與任何不那麼‘純粹’的東西的特殊隔離的觀點。”
阿莫斯說,即使是非常有限的雜交也會擾亂頭骨趨勢,如果後代存活下來並繁殖的話——儘管這種限制的程度尚待確定。他說,最大的未知數是非洲遷徙的混亂程度,包括不同群體之間的時間安排。他說,遷徙的數學模型可以闡明這個問題,並補充說,頭骨資料“為許多好的可檢驗的假設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