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正在“全國範圍內普及”,但它是否能帶來更多的可回收材料和更少的垃圾填埋?
我住在北卡羅來納州的達勒姆,但有時會在紐約市待一段時間。在紐約市的住處,我以老式的方式回收——將塑膠、紙張和玻璃分開,然後扔進不同的垃圾桶。
但在達勒姆,我只是把所有東西都扔進一個垃圾桶,然後每隔一週把垃圾桶放在人行道邊。然後,一輛卡車會把它收走,塑膠、紙張和玻璃都混在一起。它們會一直混在一起,直到到達材料回收設施(或 MRF,發音為 MURF),在那裡所有東西都會被分離成各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成分。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未來出現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從我讀到的一些描述來看,這些工廠的“磁鐵、彈道空氣分離器、光學容器分揀機和鋁渦流系統”一定是魯布·戈德堡式的幻想成真。
在垃圾處理行業,我們說紐約市使用多流回收,而達勒姆使用單流回收。
老實說,我從來沒有真正想過單流回收和多流回收的優缺點。當然,我在達勒姆的身份欣賞單流回收的簡單性,但我在紐約市的身份並不覺得將可回收物分開扔進不同的垃圾桶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所以對我來說基本上是一樣的。
然後,本月早些時候,我看到杜克大學,我自己的學術之家,正在推進一項新的試點專案,該專案採用單流回收,其中還將包括收集可堆肥物。堆肥物是一個好主意——請參閱我的帖子——但單流回收呢?我好奇地想。杜克大學的回收和減少廢物協調員阿溫·布赫霍爾茨對此非常樂觀,他表示,“我們相信,改用單流回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收集那些被扔進垃圾桶的 40% 的可回收物。”
哇,40% 是一個很大的數字。真的有那麼多嗎?我決定自己做一些調查。
美國回收
就美國的回收而言,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90 年,我們回收了大約 3300 萬噸,佔固體廢物的 16%。到 2011 年(環境保護署提供資料的最後一年),這一數字增加了 2.5 倍以上,達到約 8700 萬噸,轉移了我們 35% 的廢物流,並且超過 60% 的美國人可以使用路邊回收。
部分增長顯然來自單流回收的出現。
單流熱潮
配備處理單流回收的材料回收處理廠於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在美國出現,並且從 1995 年的少數幾家增加到 2003 年的 93 家。雖然最近對這類設施數量的估計各不相同(例如,2009 年為 200 家或2011 年為 160 多家),但單流處理設施的增長顯然是以犧牲多流專案為代價的。2005 年,有 20% 的回收社群使用單流,但到 2010 年,這一比例已增至 64%。與此同時,使用多流回收的社群減少了相似的比例,在同一時期內從 70% 降至 34%。
為什麼要改用單流?許多專家認為這很容易理解。一方面,它允許市政當局“增加回收量並降低高昂的回收收整合本。”* 根據威斯康星大學的固體和有害廢物教育中心的資料,單流回收可以將這些成本降低 5-25%。據稱,單流鼓勵居民將更多的東西放入回收箱進行收集(參見此處、此處和此處)。為什麼?大概是因為它更方便,而且居民可以使用更大的容器來裝他們的東西。正如一家廢物和回收服務公司在宣傳單流時所說:“使用比舊路邊垃圾桶大得多的回收容器,您可以回收更多,浪費更少!”(他們的感嘆號。)
另一家服務公司報告說,單流回收“鼓勵人們回收更多”。Greener Pittsburgh 聲稱,“平均而言,使用單流回收收集的可回收物至少多 50%。”廢物管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即所有被留在路邊或沃爾瑪後面的大型容器中的東西的霸主,聲稱,“這種方法的簡單性已被證明可以將回收率平均提高 30%。”
這些數字令人印象深刻,並且傾向於證實杜克大學的阿溫·布赫霍爾茨引用的 40% 的數字,但這些並不是唯一的數字。有些人得出了非常不同的結論。其中一位是多倫多 Metro Waste Paper 的環境和工程服務主管丹尼爾·蘭茨。他聲稱 [pdf],當某些地區切換時,收集率的增加“可能並非僅僅歸因於單流收集系統,而是多種因素(例如)……增加的宣傳”相結合的結果。其他研究 [pdf]也支援這一說法,這些研究發現,使用雙流專案也可以增加收集量。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市能夠透過提供更大的垃圾桶來增加噸位並保持雙流。
但是,讓我們把增加收集量的問題放在一邊,考慮另一個問題:實際有多少材料被回收,而不是有多少材料最終被填埋。僅僅因為更多的東西被收集在回收箱中,並不意味著更多的東西被回收。並且有大量的資料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垃圾進入並不意味著可回收物輸出
您可能不會感到驚訝的是,並非所有我們放入回收箱的東西都是可回收的;而且並非這些箱子中的所有可回收材料都會被正確分類並送去回收。那些不應該放入垃圾箱的東西以及那些可以回收但沒有回收的東西被稱為殘餘物,所有這些都會被送到垃圾填埋場。您猜怎麼著:單流系統通常會產生比多流系統多得多的殘餘物。根據固體和有害廢物教育中心的資料,多流系統的殘餘率 [pdf]約為 1%,雙流系統為 2-3%,單流系統高達 15-27%。
沒錯:單流系統產生的殘餘物是多流系統的 10 倍以上。儘管如此,在所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單流系統的收集量增加 50%(如上所述,這還是個很大的疑問),那麼即使有 20% 的東西被送往垃圾填埋場,單流仍然是贏家。但是,您可能知道,所有條件都不相同。
降級回收而不是可回收物
一旦東西離開回收廠,就會被送到再加工廠、造紙廠和瓶子製造商那裡,他們使用這些材料來製造新產品。再加工廠不僅關心數量,還關心質量。如果回收材料的質量較差,他們就會遇到問題。而且,似乎許多再加工行業的公司對單流回收並不滿意。
例如,容器回收研究所 2010 年的一份報告 [pdf] 中的這段話:“詢問任何消費後材料加工商關於單流收集的情況,他們很可能會告訴您,處理混合(單流)可回收物是有問題的。” 原因很簡單:他們從單流回收商那裡收到的材料質量較差,這迫使製造商對材料進行降級回收(即,將其用於更便宜的產品)或者更糟糕的是,將其送往垃圾填埋場。例如,同一研究所報告說:“平均而言,來自單流收集的 40% 的玻璃最終被填埋,而 20% 是小塊破碎的玻璃……用於低端應用。只有 40% 被回收成容器和玻璃纖維。”
另一份報告 [pdf]表明,雙流可回收塑膠的產量已從 75-78% 降至單流的 68-70%。 (押金系統的產量最高,約為 85%。)
它真的有回報嗎?
我在文章開頭就說過,我會深入挖掘一下,而我的發現是,在所有關於混合回收的好處的喧囂之下,隱藏著大量的懷疑和不信任。業內相當一部分人已經算過賬,他們不相信混合回收是合理的。(請參閱此處[pdf],此處[pdf],以及此處[pdf]。)
那麼,為什麼會急於推行混合回收呢?會不會是因為對市政當局(或大學)來說,執行混合回收系統更便宜?如果是這樣,我們需要問自己的問題是,這些真的是實際的節省嗎?當然,對於再加工企業來說不是:“市政當局從混合回收收集節省的成本,最終會表現為加工商和回收商的成本增加。” 如果加工商和回收商支付更多,那麼我們消費者也會支付更多。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垃圾填埋場。我不想看到我們為了市政當局節省了錢,最終卻在垃圾填埋場付出了代價。
______________
尾註
* 研究[pdf]表明,透過雙流回收計劃也可以實現收集量的增加。例如,加利福尼亞州的伯克利市透過提供更大的回收桶,成功增加了回收量並保持了雙流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