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宇航員吃什麼?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重要故事。


星際旅行可能意味著宇航員需要攜帶生態系統來供應食物和氧氣。過去對潛在太空食物的研究考慮過家禽、魚類,甚至蝸牛、蠑螈和海膽幼蟲,但它們都有缺點。例如,雞需要大量的食物和空間,而水生生物對可能難以維持的水質條件很敏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科學家建議招募蠶,蠶在中國部分地區已被食用。這些昆蟲繁殖迅速,需要的空間、食物和水很少,並且只產生極少量的排洩物,這些排洩物可以用作船上植物的肥料。蠶蛹主要由可食用的蛋白質組成,其必需氨基酸含量是豬肉的兩倍,是雞蛋和牛奶的四倍。科學家們在2008年12月24日由《空間研究進展》線上發表的結論中還指出,化學過程甚至可以使蠶絲可消化。讓開,唐。

Charles Q. Choi 是《大眾科學》的常駐撰稿人。他的作品也曾發表在《紐約時報》、《科學》、《自然》、《連線》和《LiveScience》等刊物上。在業餘時間,他遊歷了七大洲。

Charles Q. Choi 的更多文章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00 Issue 3本文最初以“蠶:宇航員吃什麼?”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00 卷第 3 期 (), 第 23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09-23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