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吸血錐蝽傳播的熱帶查德病——影響中南美洲數百萬人——可能比之前認為的影響更多美國人。儘管醫生官方記錄在北美僅有七例新的人類感染病例,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從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採集的 13 只錐蝽中有 5 只曾叮咬過人類宿主——並且它們採集的許多蟲子都感染了查德病。
查德病,又名美洲錐蟲病,是一個隱秘的敵人。在一個人被感染後,早期症狀——發燒、眼睛腫脹——可能會被誤認為是許多其他疾病。這種疾病因其傾向於在人體系統中潛伏多年,甚至數十年,直到擊倒受害者,通常是透過突發的心臟或消化衰竭,而贏得了“沉默殺手”的綽號。
目前,美國受查德病傳播的影響相對較小——但這項新研究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重視。“傳統的看法是,在美國,蟲子和人類是相當分離的,”新奧爾良洛約拉大學的分子寄生蟲學家帕特里夏·多恩說。“但現在看來,接觸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罕見,”她說。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調查美國查德病威脅,多恩和同事在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採集了錐蝽。他們使用一種新的分析方法,透過分離血餐中殘留的 DNA 片段,確定了蟲子寄生的脊椎動物物種。他們克隆了每個 DNA 片段以分離出物種,例如雞、林鼠和豬。他們發現,五隻昆蟲含有人類 DNA,表明它們曾叮咬過人,其中兩隻昆蟲曾以兩個人為食。此外,研究人員在《新發傳染病》雜誌上報告稱,超過一半的受測昆蟲感染了查德病寄生蟲。多恩說,這是寄生蟲感染昆蟲的高比例,儘管不同地區昆蟲的感染率差異很大。例如,在瓜地馬拉等地方性流行地區,研究人員通常發現 25% 到 30% 的錐蝽被感染。然而,55% 的寄生蟲感染率並非聞所未聞,多恩在 2007 年在路易斯安那州發現了類似的感染率。
佛蒙特大學的生物學家洛裡·史蒂文斯說:“發現這麼多蟲子實際上以人為食表明,可能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病例。”史蒂文斯開發了該研究中使用的分析方法。
負責查德病的克氏錐蟲這種原生動物潛伏在錐蝽的腸道中。像蟑螂一樣,錐蝽是夜間活動的昆蟲,白天或晚上開燈時隱藏在裂縫和縫隙中。燈熄滅後,錐蝽爬到熟睡的居民的床上吸血,通常吸食受害者的嘴巴或眼睛周圍。然而,與蚊子不同,傳播疾病的不是錐蝽的吸吮口器——而是充滿克氏錐蟲的糞便。當蟲子進食時會排便;之後,熟睡的受害者經常抓撓叮咬處,將糞便揉搓到開放性傷口或眼睛或嘴巴中。
到目前為止,北美已經倖免於這場瘟疫,原因有很多:美國南部和西南部特有的 11 種錐蝽傾向於在離開不知情的宿主後排便,從而降低了傳播寄生蟲的可能性。它們也傾向於棲息在人類稀少的地區或荒野中。最後,在中南美洲,該疾病在泥土或茅草屋頂覆蓋的農村房屋中最流行——這種為害蟲提供了完美藏身之處的建築在美國房屋中並不典型。
令人費解的是,研究人員取樣的含有人類 DNA 的昆蟲是在遠離美國住宅的地方捕獲的。“如果我們在人們被叮咬的家庭中取樣,這根本不足為奇,”圖森市亞利桑那大學傳染病科主任,也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斯蒂芬·克洛茨說。“但在這種情況下,這非常令人驚訝,”他說。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教授兼查德病診斷和治療卓越中心主任謝巴·邁曼迪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對結果有不同的看法。“我對 38% 的比例並不感到驚訝,”她說。“除了其他哺乳動物外,這些蟲子也以人為食,所以我對人類 DNA 並不感到驚訝。”
美國的發病率將來可能會增加。克洛茨說,觀察表明,這些蟲子可能正在改變它們的一些行為。感染查德病的狗和浣熊變得越來越常見,並且感染狗的區域似乎正在向北擴充套件。在亞利桑那州的一個社群,似乎有些蟲子正在居民家中定居,對於通常在遠離郊區中心的荒野地區建立棲息地的物種來說,這是一個奇怪而令人擔憂的現象。多恩說,隨著我們越來越侵佔錐蝽的棲息地並移除它們通常的血餐來源,例如齧齒動物,昆蟲——被光吸引——正在進入房屋以開發新的食物來源。
雖然查德病疫情不太可能在北美爆發,但這些昆蟲確實會對一些受害者造成嚴重的過敏反應。多恩和史蒂文斯指出,隨著條件變得更有利,冬季更溫和,墨西哥錐蝽物種也可能向北遷移,儘管目前這種情況僅為猜測。
史蒂文斯說,為了避免叮咬,受侵擾地區的人們應該安裝嚴密的紗窗,並清除房屋附近的木堆。
美國已經有大約 30 萬人患有查德病,其中大多數是移民背景,儘管公眾和醫生對該疾病的認識仍然很初步。邁曼迪呼籲在醫學生和初級保健醫生中開展教育宣傳活動。“這種疾病就在這裡,並且可能具有高度致命性,但如果早期診斷出來,也具有高度可預防性,”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