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超新星的跡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公元386年春天,中國天文學家注意到一顆新星,很可能是一顆超新星,出現在天空中靠近人馬座的位置,後來該星座因此而得名。 其殘骸——一個不斷膨脹的氣體和粒子環——在 1970 年代被發現,並被命名為 G11.2-0.3。 現在,一組加拿大研究人員報告說,該區域的脈衝星也可能是這次歷史事件的遺留物。 維多利亞·卡斯皮和她在麥吉爾大學的同事使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 X 射線天文臺發現,這顆脈衝星(一顆最初於 1997 年發現的中子星)位於 G11.2-0.3 的精確幾何中心。 他們上週在聖地亞哥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描述了他們的發現。

脈衝星的精確位置表明它是在四世紀的爆炸中產生的。 如果是這樣,那麼它是僅有的第二顆與有記錄的超新星相關的恆星:蟹狀星雲據信是由公元 1054 年的超新星產生的。 根據脈衝星每秒 14 次的自旋速度,日本宇宙學和天體物理學高階衛星 (ASCA) 的科學家估計它的年齡約為 24,000 歲。 但是,如果它真的像新研究表明的那樣有 1,615 年的歷史,那麼脈衝星的自旋速度可能比預期的要慢。 麥吉爾大學的馬洛裡·羅伯茨說:“我們認為脈衝星和超新星遺蹟 G11.2-0.3 都很可能是 1600 多年前中國觀測者所見的爆炸的遺留物。” “雖然這本身就很令人興奮,但它也引發了關於我們對脈衝星的瞭解的新問題,尤其是在它們的初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