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氣泡室由已故的唐納德·格拉澤於1952年在當時的密歇根大學發明,這種裝置可以讓科學家追蹤高能帶電粒子在過熱液體中高速穿行的路徑。電離粒子留下由膨脹氣泡組成的軌跡,這些軌跡的形狀提供了關於粒子身份以及它們如何衰變的線索。例如,輕質電子和正電子會迅速失去能量,形成螺旋形。避開碰撞的粒子留下筆直的平行軌跡。這張1960年的經典照片顯示了位於日內瓦附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第一個液氫氣泡室中的軌跡。一個帶負電的π介子與液氫中的一個質子相互作用,產生新的粒子噴霧,包括一箇中性λ粒子,它衰變為一對較輕的帶電粒子——形成影像中心看到的V形。格拉澤因發明氣泡室而獲得了196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氣泡室促成了新粒子的發現。如今,物理學家使用巨大的電子探測器觀察粒子軌跡,這些探測器每秒可以觀察數億次事件。——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