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魚原產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於 21 世紀初入侵巴哈馬的珊瑚礁,很可能是因為一些水族館主人偷偷地將這些生長迅速的魚缸禍害釋放到了大西洋。作為沒有天敵且帶毒刺的新捕食者,獅子魚幾乎不受阻礙地繁殖,並對巴哈馬珊瑚礁魚類物種,尤其是小型魚類造成了嚴重破壞。入侵的捕食者經常利用本地物種的幼稚,因為本地物種最初不會將它們視為威脅。但人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的捕食會對獵物施加巨大的選擇壓力,使其對新物種產生恐懼。
2015 年,在獅子魚入侵十年後,珊瑚礁生態學家 伊莎貝爾·科特 在她的研究區域對一個問題感到好奇:加勒比海本地魚類是否開始警惕這些危險的新來者?她和她的研究生阿德里安娜·伯奇托爾德當時都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西蒙弗雷澤大學,在巴哈馬的埃柳塞拉角研究所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以找出答案。她們於週二在《動物行為學》雜誌上發表了她們的研究結果。
首先,研究人員穿上水肺潛水裝備,採集了條紋鸚嘴魚的幼魚,獅子魚經常捕食這種魚。科學家們從兩個已知有很多捕食者(包括獅子魚)的珊瑚礁和另外兩個捕食者較少的珊瑚礁採集了一些樣本。科特和伯奇托爾德將鸚嘴魚放入裝有沙質底部和用 PVC 管制作的藏身之處的水箱中。然後,他們觀察了鸚嘴魚在抬起相鄰水箱的屏障之前和之後的行為,以便這些動物可以看到以下三種情況之一:獅子魚、石斑魚(一種看起來可怕的本地捕食者,會吃鸚嘴魚)或僅包含海水的對照環境。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魚類也可以聞到捕食者的氣味。因此,科學家們透過將獅子魚和石斑魚的汙水——來自捕食者水中的排洩物混合物——注入它們的水箱中,進一步測試了鸚嘴魚的反應。(作為對照條件,研究人員使用了少量的純海水。)額外的試驗同時結合了視覺和嗅覺線索。
在所有這些逃避測試之後,相同的鸚嘴魚接受了生存研究。如果在逃避試驗中,特定的魚類被認為相對幼稚,因為它們表現出較少的恐懼行為,那麼預計它們更有可能被吃掉。鸚嘴魚被放入裝有飢餓的獅子魚以及用於避難的海螺殼的水箱中。然後,研究人員記錄了隨後長達兩個小時的戲劇性場面。
結果如何?在逃避試驗中,當大多數鸚嘴魚看到或聞到石斑魚時,它們遊動的次數減少了,經常僵住並畏縮躲避。但是它們對獅子魚的反應與它們對純海水對照的反應沒有顯著差異。
在生存試驗中,57% 的被測試鸚嘴魚被吃掉。而預測魚類生存的最佳指標是它在逃避試驗中躲藏的時間長短。這段時間的長度被解釋為衡量“害羞”或“大膽”程度的指標。
大膽的魚更可能來自低捕食珊瑚礁——並且更容易被吞食。害羞的魚主要來自高捕食珊瑚礁。它們有明顯更高的生存機會——不是因為它們將獅子魚識別為捕食者,而是因為它們通常更害怕。“對我來說,那是最酷的部分,”科特說。這些膽小鬼甚至害怕空蕩蕩的鄰近水箱和少量的純海水。
安大略省西安大略大學的恐懼生態學家 莉安娜·扎內特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稱其“極其徹底、周到且設計精良”。她認為這項研究表明,儘管條紋鸚嘴魚與獅子魚共同生活了 10 年,但它們並未將獅子魚識別為捕食者。
那麼,本地獵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識別出街區的新捕食者呢?這取決於情況。《研究》涉及其他物種,揭示了巨大的差異,從幾年到幾個世紀不等。一些物種因為從未適應入侵的捕食者而滅絕。
華盛頓大學捕食者生物學家 亞倫·維辛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這篇新論文的一個重要意義是,“獅子魚可能正在選擇更謹慎的獵物種群。”
“通常來說,害羞的生活很糟糕,”科特在談到其他 研究 時說,這些研究發現,謹慎的魚吃得更少。然而,在混合了獅子魚的情況下,害羞是一種主要的生存優勢。當遇到新的捕食者時,對一切都普遍感到害怕會有所幫助。對害羞魚類的強烈選擇可能不利於本地捕食者的捕獵成功——但科特推測,這可能是近期在加勒比海北部觀察到的獅子魚數量下降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