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最常見的粒子之一讓物理學家們完全困惑。質子是原子核的基本組成部分,它似乎比想象的要小。儘管對大量實驗進行了三年仔細的分析和重新分析,但沒有人能弄清楚原因。
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物理學家英戈·西克說,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實驗只會加深這一謎團。“許多人嘗試過,但都沒有成功闡明這種差異。”
質子的問題始於2010年,當時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似乎表明,該粒子的尺寸比最初認為的要小4%。研究人員從氫原子開始,氫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當他們用來自粒子加速器的μ子(電子的較重表親)轟擊氫原子時,μ子偶爾會取代電子。用雷射探測μ子氫,可以高精度地測量質子的大小。問題是,該測量結果與透過其他兩種方法獲得的測量結果相差4%,或0.03飛米(fm)。這是一個很小的量——1 fm是0.000000000001毫米——但仍然明顯大於其他兩種測量的誤差範圍。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最新的實驗也使用了μ子氫,但探測了原子中不同的一組能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兩篇μ子論文的作者之一阿爾多·安託尼尼說,它產生了與《自然》論文相同的結果——質子半徑為0.84 fm。他說,第二次測量“與之前的值完全相容”。
但伊利諾伊州萊蒙特市阿貢國家實驗室的核物理學家約翰·阿靈頓說,它仍然與非μ子技術進行的測量不相容。阿靈頓說,基於μ子的質子半徑測量結果不太可能出現錯誤,但所有其他測量結果也同樣不太可能都是錯誤的。
令人困惑的難題
一種可能性是,安託尼尼的團隊無意中發現了新的物理學。他們是唯一使用μ子探測質子的團隊——其他人使用的都是電子,並且μ子與質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可能與電子不同。這種效應必須很小,否則也會在其他地方出現,例如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阿靈頓和西克都對此表示懷疑。“我非常相信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阿靈頓說。西克說,鑑於現有理論的力量,μ子和電子之間存在根本差異的想法“有點難以想象”。
但同樣難以想象的是可能出了什麼問題。實驗人員已經仔細檢查了他們的資料。理論家已經重新計算了他們的方程。用於從測量結果中估算質子大小的模型可能存在問題,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任何問題。“許多已經提出的想法都已被更詳細地研究過,”西克說。“沒有人提出明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