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消融影響下游居民

許多冰川似乎已經達到了臨界點,之後淡水徑流將開始減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從喜馬拉雅山到安第斯山脈,世界各地的山地冰川都在氣候變化的衝擊下不斷萎縮——這可能對附近社群的水資源構成重大威脅。

格陵蘭島和南極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冰蓋,但在世界各地的高海拔地區,從亞洲到歐洲再到南美洲,都可以找到冰川。這些山地冰川是人類住區的重要資源。冰川徑流,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可以為下游提供重要的淡水來源。

但在一項新的建模研究中,對全球56個冰川流域的調查顯示,大約一半的研究地點已經達到了某種臨界點——之後每年的淡水徑流量開始下降。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在昨天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論文中指出:“隨著冰川退縮,水從長期冰川儲存中釋放出來。” “因此,年冰川徑流量通常會增加,直到達到最大值,通常稱為‘峰值水’。” 他們指出,達到這個點之後,年徑流量便開始再次下降。

科學家補充說,一年中最溫暖時期的徑流降幅最為明顯,這可能會威脅到淡水的季節性供應。新的研究表明,到本世紀末,大約三分之一的流域在暖季的至少一個月內可能會經歷超過 10% 的徑流減少。

這項研究加劇了人們對氣候變暖的山區環境水資源的持續擔憂——不僅是冰川融水,還有依賴融雪的資源。研究表明,世界各地山區地區的積雪量可能每年都在減少,或者在季節中融化得更早,從而導致夏季晚些時候的淡水徑流減少。

例如,另一項最近的研究——就在上週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記錄了高山亞洲地區(一個從興都庫什地區延伸到喜馬拉雅山的區域)積雪水資源的普遍下降。

現在,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山地冰川——就像山地積雪一樣——越來越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昨天的研究表明,即使世界採取認真措施來減緩氣候變化,到 2100 年,所有調查流域的冰川總體積也將減少約 43%。在更嚴重的“一切照舊”的軌跡下,溫室氣體排放持續不受控制地進入未來,這些總體下降幅度可能高達 74%。

研究人員指出,個別冰川的命運仍然具有高度可變性——有些冰川的退縮幅度小於其他冰川,有些地區的水資源受到的影響可能較小。另一方面,有些地區可能會經歷驚人的快速甚至劇烈的下降。

另一項研究昨天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上,記錄了西藏西部兩座冰川的災難性崩塌。研究人員指出,雖然包括天氣和地質在內的許多因素可能導致了它們罕見的崩塌,但冰川也因持續的氣候變化而變得脆弱。

這項新研究加強了之前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了氣候變化對全球小冰川的影響力。一項開創性的 2016 年論文,是最早對全球山地冰川萎縮排行大規模分析的論文之一,得出的結論是,在研究的 37 個地點中,除一個地點外,所有地點“極有可能”因氣候變化而退縮——在其中 21 個地點,氣候變化的影響幾乎是確定的。研究人員寫道,這種萎縮呈現了氣候變化的“明確證據”,使山地冰川成為全球變暖中一種被低估的煤礦中的金絲雀。

科學家們說,總的來說,對山地冰川的研究越來越令人擔憂地提醒人們,兩極不是地球上唯一遭受重大冰損失的地區。雖然它們可能不像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川那樣構成同樣的全球威脅,後者在未來具有影響全球海平面的巨大潛力,但在它們的後面仍然有許多人類社群將因它們的消失而受苦。

轉載自 Climatewire,經 E&E News 許可。E&E 在www.eenews.net上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切爾西·哈維Climatewire報道氣候科學。她追蹤研究人員提出的重大問題,並解釋關於全球氣溫的已知資訊和需要了解的資訊。切爾西於 2014 年開始撰寫關於氣候科學的文章。她的作品曾發表在《華盛頓郵報》、《大眾科學》、《男士雜誌》等刊物上。

更多作者:切爾西·哈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