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真的應該擔心彩虹芬太尼嗎?

糖果色的毒品是萬聖節最新的恐慌,但歷史表明這種擔憂被誇大了

Rainbow colored pills

“彩虹”芬太尼是一種合成阿片類藥物,比嗎啡強 50-100 倍,以“甜心糖”和其他糖果般的街頭名稱向青少年和青少年銷售。

以下文章經 The Conversation(一家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許可轉載。

每年十月中旬左右,記者們開始聯絡我,想談論關於受汙染的萬聖節糖果的傳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那是因為我追蹤媒體對報道的兒童在“不給糖就搗蛋”活動中收到蘋果裡的剃鬚刀片或糖果棒裡的針和毒藥事件的報道。我的資料可以追溯到 1958 年,我的主要發現很簡單:我找不到任何證據表明有兒童因在“不給糖就搗蛋”活動中撿到的受汙染糖果而被殺害或重傷。

這常常讓那些認為萬聖節虐待狂既真實又普遍的人感到驚訝。

關於受汙染糖果的故事最好被理解為當代傳說。這些是我們都聽過的故事,我們被告知是真實的。它們警告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危險的世界中,充滿了邪惡的陌生人,如果我們不小心,他們可能會傷害我們。

今年,記者們比往常更早開始聯絡我,在 9 月下旬,他們想談論一種新的所謂威脅:“彩虹芬太尼”。

孩子們是下一個目標

芬太尼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合成阿片類藥物,在過去二十年中已導致數千人過量用藥和死亡。2022 年 8 月,緝毒部門注意到,含有芬太尼的藥丸正在以各種顏色生產。美國緝毒署署長安妮·米爾格拉姆:“彩虹芬太尼——芬太尼藥丸和粉末,有各種鮮豔的顏色、形狀和大小——是毒販蓄意為之,旨在在兒童和年輕人中引發成癮。”

許多新聞媒體報道了這個故事,包括顏色可能是一種吸引年輕吸毒者的營銷策略的說法。但隨後一些人開始將彩虹芬太尼與萬聖節聯絡起來。

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娜·麥克丹尼爾在 2022 年 9 月 20 日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宣稱:“全國每一位母親都在擔心,如果這東西進入了我孩子的萬聖節籃子怎麼辦?” 其他福克斯評論員建議,家長們可能希望透過今年不讓孩子去“不給糖就搗蛋”來保護他們的孩子。而且,為了證明保護兒童的兩黨吸引力,民主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也重複了這些警告

九月份的犯罪為之奠定了基礎

值得考慮的是這些警告中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新的。

一個相當標準的要素是評論員們隨時準備將九月份的犯罪新聞與可能預示萬聖節可能發生的事情聯絡起來。

1982 年發生了一連串的泰諾中毒事件——七人在購買和服用被篡改的藥丸包裝後死亡。許多評論員隨後警告說,家長在檢查萬聖節糖果時需要格外警惕。這些死亡事件也導致各種產品的保護性包裝大幅增加,以阻止篡改。

同樣,9/11 恐怖襲擊引發了關於 2001 年萬聖節威脅的謠言——計劃襲擊一些家長讓孩子去“不給糖就搗蛋”的購物中心,或者恐怖分子購買了大量糖果,據推測是為了在分發之前毒害這些糖果。

娛樂性或非法藥物使用的趨勢經常跳躍到萬聖節警告。2014 年,科羅拉多州首次允許州許可的娛樂性大麻零售銷售的那一年,丹佛警方在網上釋出警告,稱家長應該注意萬聖節糖果中是否含有 THC 的食用糖果。然而,萬聖節過後,一位部門發言人承認,“我們不知道在萬聖節期間有兒童攝入大麻糖果的案例。

同樣,在 2019 年,九月份關於因吸食黑市 THC 注射墨盒而死亡的報道,再加上賓夕法尼亞州當局沒收了商業 THC 糖果(據說是從可以合法購買的州走私過來的)的訊息,引發了新一輪的萬聖節警告。

這一切的非理性

這些擔憂中一個明顯的漏洞是,毒品往往比糖果貴——例如,大麻食品,每劑的價格大約在一到兩美元或更多。

芬太尼要貴得多。想知道芬太尼經銷商如果將這種毒品冒充糖果,其首要目標可能是什麼,這並非不合理。認為一個學齡兒童會從意外使用芬太尼變成付費成癮者的說法是牽強的。

當然,當代傳說中的惡棍預計不會理性行事。問問為什麼幫派成員會試圖殺死那些向他們閃爍車頭燈的駕車者——這是 1980 年代的一個都市傳說——答案很可能是,“這就是那些虐待狂會做的那種事。” 某人給一個小孩一顆顏色鮮豔的阿片類藥物藥丸或 THC 注入的糖果可能沒有任何意義,但這並非不可能,不是嗎? 這種推理被認為證明了敲響警鐘的合理性。

通常,這些恐懼中存在一些真理的核心。當然,芬太尼是一種危險的藥物。但美國曆史可以被解讀為一條關於女巫、移民、毒品、陰謀家等等的漫長恐懼線索。這些恐懼是當前社會變革的反映。是的,事情總是在變化,這總是會讓一些人感到害怕。但同樣真實的是,事後看來,這些恐懼通常被誇大了。

將彩虹芬太尼描述為萬聖節危險的新穎之處在於重要的政治人物和新聞媒體願意傳播這些警告。過去大多數關於萬聖節虐待狂的說法都缺乏如此著名的發言人。

但是,在一個許多新聞媒體似乎有意透過恐嚇受眾來維持受眾,並且日益嚴重的政治兩極分化似乎阻礙了制定可行的社會政策的努力的時代,呼籲保護我們的孩子免受惡棍毒販的威脅,使我們回到了萬聖節的精神:提供新的方法來讓人們保持恐懼。

本文最初發表於 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