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遍佈全球的棲息地中,動物會定期放下一切,步行、飛行或游泳到新的地點——輕量級追蹤技術讓生物學家們對這些季節性遷徙有了前所未有的瞭解。鯨魚和鵝等野生動物透過跟隨父母和其他年長的同類學習遷徙路線。其他動物,包括小型鳴禽,則在其基因程式碼深處繼承了遷徙的距離和方向。還有一些動物結合使用遺傳和文化來指導它們的遷徙。
另一類遷徙者不太符合這兩種模式中的任何一種,研究人員最近才開始弄清楚它們是如何找到方向的。以科里氏海鷗為例,這是一種遠洋海燕,每年都會飛越大西洋遷徙。幼鳥不與父母一起遷徙,因此文化無法解釋它們的旅程。而且,具體的路線因個體而異,這使得遺傳因素同樣不太可能。
科里氏海鷗壽命很長,很少在九歲之前成功繁殖。這為學習和實踐留下了空間,以發展它們的遷徙模式。研究人員稱之為“探索-改進”機制,但到目前為止,由於長期追蹤遷徙動物的運動軌跡存在固有的困難,這一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假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一個研究團隊正是這樣做的,他們在 150 多隻 4 至 9 歲的鳥類身上安裝了小型地理定位器。該小組發現,與年長的鳥類相比,年輕的鳥類遷徙的距離更遠,時間更長,路線也更多樣。“我們實際上終於有了[探索-改進]假說在候鳥身上的證據,”里斯本大學學院的生物學家萊蒂齊亞·坎皮奧尼說,她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這是海鳥中的首個此類證據,儘管早期的研究表明,其他長壽鳥類可能使用相同的策略。該研究發表在《動物生態學雜誌》一月刊上。
年輕的科里氏海鷗能夠像成年海鷗一樣快速飛行——但它們並沒有這樣做,這表明幼鳥會進行更多的探索,隨著它們成熟並安頓到首選路線,探索行為會逐漸消失。
麥吉爾鳥類天文臺主任芭芭拉·弗雷說:“儘管探索改進策略可能看起來不如其他策略有效,但在一個因不可預測的人為變化而迅速變化的世界中,它可能對鳥類和其他生物體有利。”她沒有參與這項研究。“重複最近成功的行為可能比依賴很久以前完善但可能不再安全的線索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