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甩動尾巴擊暈獵物

“智慧”捕獵行為此前僅在海洋哺乳動物中觀察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來自自然雜誌

研究人員透過拍攝水下影像發現,長尾鯊可以利用其細長的尾鰭從魚群中拍打沙丁魚。這種在捕獵過程中戰術性地使用尾鰭的行為——此前僅在海豚和虎鯨等哺乳動物中觀察到——可能表明鯊魚比科學家認為的更聰明。

遠洋長尾鯊 (Alopias pelagicus) 是夜行動物且以極其害羞而聞名。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懷疑這種鯊魚使用其尾巴(尾巴佔其體長的一半)來擊暈獵物,但這種行為此前從未在自然條件下被記錄下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長尾鯊研究和保護專案的首席研究員西蒙·奧利弗和他的同事在菲律賓宿霧島海岸附近研究了鯊魚。奧利弗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工作,自 2005 年以來一直在白天觀察這些動物,但他一直沒有看到鯊魚捕獵,直到一些潛水員看到這種情況並打電話給他。“我立刻放下一切去調查,”他說。

鯊魚的捕獵方式是首先衝入魚群,在接近時準備好它們的尾巴。然後,它們以投石機般的運動在三分之一秒內以 180 度的弧度掃動尾巴——速度之快足以物理撞擊魚類併產生令人震驚的衝擊波(見下圖)。每次打擊可以擊倒多達七條沙丁魚,因此奧利弗認為這可能是動物最節能的捕獵方式。該團隊今天在《PLOS ONE》雜誌上發表了研究結果。

奧利弗說,這種捕獵技術直到現在才被觀察到,是因為食物短缺促使鯊魚在白天在水面附近捕獵。儘管該團隊研究的海洋區域監測不力,但他表示,那裡的沙丁魚種群正面臨商業捕撈的壓力。

加拿大安大略省溫莎大學的海洋學家奈傑爾·侯賽表示,這項研究令人信服地證明了長尾鯊利用尾巴捕獵。“似乎可以合理地認為,長尾鯊極度延長的尾巴進化是為了幫助鯊魚以這種方式捕獵,”他說。“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減少沙丁魚等成群覓食的魚類種群的漁業可能對該物種構成特別的危險。” 但他告誡說,科學家們仍然很少了解長尾鯊還會吃什麼,並指出這可能不是它們唯一的捕獵策略。

侯賽認為,更深層次的見解是,長尾鯊可能比生物學家曾經認為的更聰明。“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證據,”他說。“這項工作絕對錶明,鯊魚有足夠的智力來制定出相對複雜且有效的捕獵策略。” 

然而,儘管捕食者確實像海豚一樣以小群體覓食,但奧利弗說,將此稱為社會合作可能有點言過其實。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本文於2013年7月11日首次發表

Josh Howgego obtained his PhD in 2012 from the University of Bristol, UK, where he designed and built synthetic versions of sugar-binding proteins called lectins. During those doctoral years he also spent two months interning as a science writer at Chemistry World, and now writes regularly for the magazine. He is currently studying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nd is online editor of I, Science magazine. He has also written for several other publications, including Times Higher Education.

More by Josh Howgego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