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科學的人文面

《大眾科學》十二月刊:探索爆發的恆星、十大新興技術、手部移植等精彩內容

《大眾科學》2020年12月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作為一名科學記者,樂趣之一就是與那些從事令人驚歎和改變世界的研究的人們交談,並向他們提出一些看似愚蠢的問題。當然,我們也會問他們嚴肅的問題,但我們也鼓勵科學家們分享他們工作中那些有趣、緊張、令人失望、令人驚訝和人性化的一面。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讓專家顯得可笑,而是要表明我們都只是在努力理解這個世界的人。

本月封面故事講述了關於恆星如何爆炸和死亡的新發現,令人興奮地展現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該領域研究的是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都極為驚人的現象。但這也是一齣關於 Anna Y. Q. Ho 的人間戲劇,她不得不在偏遠的觀測實驗室裡睡睡袋,凌晨 4 點醒來,與黎明賽跑,以便讀取 210 億光年外一顆爆炸恆星的資料。請參閱《邊緣的爆炸》,瞭解更多關於她對奇異恆星末日的追求。

我們敦促科學家們向我們展示研究的個人一面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希望它能揭開他們工作的神秘面紗。越來越多地,我們看到人們拒絕科學發現,並聲稱某些領域都是騙局或陰謀的危險。當人們相信聲稱地球是平的虛假紀錄片時,這令人沮喪,但大多無害。但當他們相信關於 COVID-19 疫情的虛假資訊時,這就會危及生命。從這裡開始,Filippo Menczer 和 Thomas Hills 詳細介紹了陰謀論傳播的方式——包括一場針對他們自己研究小組的虛假資訊宣傳活動。

移植手所需的精細手術只是過程的開始;接受者必須重新學習如何使用它。大腦在許多不同的區域重新佈線神經訊號,顯示出它是多麼的靈活和適應性強。Scott H. Frey 描述了他早期對神經科學的興趣是如何受到他母親的多發性硬化症和她運動控制喪失的啟發。他從這裡開始分享這項研究。

人體實際上是一個超級有機體,充滿了細菌、真菌和數千億億的病毒。對人類病毒組的研究只有大約十年的歷史,並且隨著科學家們對導致 COVID 的病毒 SARS-CoV-2 做出反應,研究正在加速。這些病毒並不都是壞的。有些是無害的,有些可能有助於治療疾病或對抗抗生素耐藥性。請轉到這裡,瞭解 David Pride 關於生活在我們體內和我們周圍的病毒的迷人發現。

構建能夠產生清潔能源的國際合作聚變反應堆的想法,源於 1985 年在日內瓦舉行的由羅納德·里根和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參加的超級大國峰會。現在,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正在建設中。ITER 專案主任告訴資深編輯 Clara Moskowitz,這個專案感覺像是一系列馬拉松。部件已在世界各地製造,從這裡開始,您可以看到這個令人驚歎的設施正在逐步建成。

我們很高興在本期雜誌中再次迎來榮譽主編 Mariette DiChristina。她再次與世界經濟論壇合作,與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指導委員會共同重點介紹了十大新興技術。這是一個令人鼓舞的專題,提醒我們研究和創新有潛力拯救和改善我們的生活。

Laura Helmuth 曾任《大眾科學》主編。她曾擔任《華盛頓郵報》、《國家地理》、《Slate》、《史密森尼》和《科學》雜誌的編輯。她是美國科學作家協會前主席。她目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科學傳播促進常設委員會的成員,以及 SciLine 和 The Transmitter 的顧問委員會成員。她擁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她最近獲得了國家科學教育中心頒發的達爾文之友獎。在 Bluesky 上關注她 @laurahelmuth.bsky.social

更多作者:Laura Helmuth
大眾科學雜誌 第323卷 第6期本文最初以 “科學的人文面” 為標題發表於 《大眾科學》雜誌 第323卷 第6期 (), 第 6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22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