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的薩滿

像星際旅行、時間機器和網路空間一樣,奈米技術已成為科幻小說作家筆下的核心情節要素之一

“1990年閱讀德雷克斯勒的《創造的發動機》時,我的第一部小說《皇后城爵士樂》的創作受到了影響,儘管這本書也借鑑了許多其他來源:震教徒、拉格泰姆、爵士樂、美國文學,甚至是《瘋貓克拉茲》。因此,凱瑟琳·安·古南在《科幻奇幻作家協會公報》2001年夏季刊中寫道,這是美國科幻奇幻作家協會的季刊,她在簡短的文章中談到了她獲得提名的長篇小說《新月城狂想曲》,這是她以音樂結構創作的奈米技術四部曲的第三部。”

不出所料,古南遠非唯一一位從K·埃裡克·德雷克斯勒的分子奈米技術願景中獲得靈感的科幻小說作家,因為這一願景與科幻小說中許多既有主題相連,併為作家提供了極其廣泛的能力範圍,所有這些都帶有科學合理性的外觀。奈米技術的支持者宣稱它將在十年或數年內到來,這也讓科幻小說作家有機會參與到預測和警告未來可能性的藝術中。這種作為臨時智囊團的角色是無數科幻小說作家和愛好者所熱衷的,他們不僅在小說中,而且在會議上無休止地進行認真的小組討論、線上新聞組和討論區,以及貼上(有時樂觀地)非小說標籤的文章中都體現了這一點。這是技術狂熱者的文化——即使是那些寫技術反烏托邦和末日的人,也深深地沉浸在對科學技術的愛恨交織的關係中。科學家、作家、讀者和科幻小說愛好者這四個領域之間的界限已經模糊不清,無數人擁有雙重國籍。

但如果認為科幻小說的核心作用是認真的預測,那就錯了。“如果……會怎樣?”這個問題是科幻小說的核心,但在省略號之後出現的內容和故事給出的答案最終不是科學,而是文學——這種娛樂和有意義的生活豐富化的奇怪混合體。任何小說作家的藝術都是講故事的藝術。正如凱瑟琳·克萊默(作家、選集編者,物理學家和小說作家約翰·G·克萊默的女兒)在《驚奇的昇華》中所寫的那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正在形成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大多數科幻小說故事並非對我們當前情況的合理推斷,它們沒有使用可用資訊;相反,它們是埃舍爾式的“不可能的物體”,它們運用科學原理的方式與埃舍爾運用幾何對稱規則的方式非常相似——規則為不可能的想象內容賦予形式。

遠古奈米技術

德雷克斯勒的許多想象在科幻小說中都有先例,並融入了該型別中舊的、強大的主題。科幻小說長期以來對機器著迷,例如在儒勒·凡爾納的故事中。奈米機器承諾的對物質的絕對控制是人類能夠完全掌控自然並擁有完全自由塑造自身命運的夢想的變體。奈米機器人失控的黑暗願景是對古老的魔像/弗蘭肯斯坦神話的新詮釋,即玩弄神力或對科學過於傲慢的危險。世界以及人性的本質被轉化為超越和新事物的光明願景是另一個科幻小說的經典主題。

奈米技術在技術愛好者的集體意識中爆發的時機恰到好處,可以與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賽博朋克故事的浪潮無縫銜接,在這些故事中,角色體驗了完全可程式設計的網路空間虛擬現實。有了全面分子奈米技術,可程式設計的不僅僅是虛擬現實。網路空間中的智慧代理和病毒可以自由地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和我們體內漫遊——這是一種人們將意識載入到機器中的奇特倒置。

在奈米技術這個術語出現之前,暗示現在常見的奈米技術主題的元素已經出現在科幻小說中。顯微外科手術的概念出現在 1966 年的電影《神奇旅程》中,該片由艾薩克·阿西莫夫改編成小說。當然,與使用由真實原子構建的分子機器不同,一種大型的、看起來很科學的裝置透過縮小它們的原子神奇地將人和機器縮小到微觀尺度,這違反了許多物理原理。有趣的是,凱文·J·安德森 2001 年的小說《神奇旅程:微觀世界》使用了《神奇旅程》的微型化技術來探索從被擊落的 UFO 中發現的休眠外星人的身體。瞧,這些小人國探險家發現自己正在面對外星奈米技術。

奈米技術小說的先驅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時候。在西奧多·斯特金 1941 年的經典故事《微觀之神》中,一位科學家創造了一個微型生物社會(新領域),它們以驚人的速度進化併產生技術奇蹟。這個主題以現代方式在格雷格·貝爾的《血之樂章》中被採納,該故事最初於 1983 年在《模擬》雜誌上以中篇小說形式發表,並於 1985 年擴充套件為小說。儘管早於奈米技術的普及,《血之樂章》經常被認為是開創性的奈米技術故事,並被收錄在奈米技術選集中。在故事中,一位研究人員創造了智慧細胞,即腦細胞,這些細胞從禁閉中逃脫並像流行病一樣在人類中傳播,摧毀人類,但也似乎將人類轉變為一種新的存在形式。這是我們所知的世界末日,但之後我們都會感覺良好。

電視也採用了斯特金的概念。在《辛普森一家》1996 年萬聖節特別集中,麗莎意外地創造了一個微觀社會(成分:一顆牙齒、可口可樂和巴特施加的電擊),該社會從石器時代迅速發展到文藝復興時期,然後遠遠超越了我們自己的技術。《星際迷航:下一代》的劇集《進化》中,這個主題更加清醒地與現代奈米技術概念相結合,該劇集於 1989 年播出,就在德雷克斯勒的《創造的發動機》問世三年後。神童韋斯利·克魯澤意外地釋放了一些奈米機器人,即旨在在活細胞中工作的小型機器人,它們隨後進化成一個高度智慧的社會,該社會無形地侵入了星際飛船“企業號”的系統並開始造成嚴重破壞。幸運的是,按照《下一代》的經典風格,在最後一刻,與進化後的奈米機器人取得了聯絡,並談判達成了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平結果:它們被放置在一個方便的星球上,在那裡它們將有更多的空間生活和成長。如果現實世界中的每一個衝突、瘟疫或技術災難都可以如此輕鬆和理性地解決就好了。

分子奈米技術的中心特徵,即對原子的精確操縱,出現在 1965 年的經典科幻奇幻小說中

“物質在她體內跳動著[....]她開始識別熟悉的結構,原子連線:一個碳原子在這裡,螺旋波動……一個葡萄糖分子。整條分子鏈出現在她面前,她認出了一種蛋白質……一種甲基蛋白質構型。”

“[……]她進入其中,移動了一個氧原子,允許另一個碳原子連線,重新連線了氧……氫的連線。”

“變化蔓延開來……隨著催化反應開啟其接觸面,速度越來越快。”

這部小說?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其中計算機在整個帝國被停用,飛船飛行員透過藥物誘發的預知能力在超空間中導航。當保羅·亞崔迪正在成為已知宇宙的彌賽亞統治者時,他的母親傑西卡夫人參加了一個與生命之水有關的儀式——一種與美朗(香料)相關的致命毒藥,它提供了超自然的直覺和預知能力。為了在儀式中倖存下來,傑西卡的意識潛入內部空間,減緩時間,以便分析她舌頭上的毒藥的化學成分,並利用她自己的精神動力學延伸將其轉化為催化劑,迅速解毒其餘的毒藥,將其變成一種強效但不致命的麻醉劑。

然而,除了使用精神動力學代替技術框架外,整個過程聽起來就像一個奈米技術工程師在虛擬現實工作站設計分子一樣。或者就像德雷克斯勒、克里斯·彼得森和蓋爾·佩爾加米特的《衝破界限的未來:奈米技術革命》中的一個場景,其中一位遊客體驗了一個模擬分子尺度世界的博物館展覽,包括時間縮放(減速)。本質上,奈米技術有望將《沙丘》中人類完全控制自身和宇宙其他部分的想法變為現實,但卻是以大規模工業化的方式,而不是透過密集的個人訓練和藥物增強的通靈能力來實現。

《沙丘》中還透過伊克斯人預示了納米技術,伊克斯人是來自宇宙罕見高科技角落的商人,他們在機器文化方面是至高無上的。以小型化而聞名。事實上,《沙丘》中的裝置,如獵人-搜尋者,一種微小的毒針飛行器,在奈米技術故事中會完全如魚得水。

熱門話題

奈米技術在科幻小說中的應用形式多樣,可以透過多種標準進行分類。奈米技術的作用範圍從情節的核心部分到虛構世界中相對次要的部分。奈米技術可能是由人類開發的,也可能是來自外星人的禮物,或者它可能就是外星人。該技術可能按照明確定義的規則執行,也可能是任意的魔法,只是披著科學的外衣。這些規則可能在文字中明確提及(甚至可能被費力地描述),或者作品可能依賴於讀者利用從閱讀早期故事中獲得的科幻小說共識現實,即通用的 Acme 奈米技術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

後兩種選擇都與科幻小說中呈現科技的兩種方式有關。一種極端方式是,文字幾乎包含一篇關於作者超空間理論和第一艘星艦藍圖的研究論文(有點像《大眾科學》收到的一些讀者來信)。另一種極端方式,由羅伯特·A·海因萊因率先開創,技術在沒有解釋的情況下被直接丟擲:“門擴張了”。透過這三個字,我們知道我們身處一個擁有奇異新科技的未來,而且我們真的“在那裡”,因為在未來,像擴張門這樣的常見裝置不需要像今天的手機那樣多的解釋。

當你短時間內閱讀大量奈米技術故事時,會出現一些有趣的重複主題。一方面,奈米技術通常成為實現想象領域內任何事物的一種手段,同時方便地忽略了物理定律的約束。奇怪的是,另一方面,這些故事揭示了分子奈米技術人員如果真的要執行他們設計的現實世界奈米機器人,可能會面臨的一些實際技術挑戰。例如,似乎大多數撰寫奈米技術小說的人都意識到,高度活躍的奈米生物會產生熱量,當這些奈米生物在你體內工作時,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早期的一篇故事中,伊恩·沃森 1989 年的中篇小說《奈米軟體時間》中,奈米軟體是由看似仁慈的、看起來像巨型金色蜈蚣的外星人帶給人類的。當奈米軟體被注入人體後,它會在受試者的大腦中紮根,賦予他或她力量去……(你能猜到嗎?)駕馭來自平行維度的惡魔。這些惡魔沒有自己的意志,但擁有非凡的力量,被奈米軟體改造的人可以使用這些力量,例如,保護自己免受太空真空的侵害,推動星艦穿越星系,發射能量彈進行善或惡的攻擊,等等。奈米軟體實際上只是超自然魔法的技術外衣。在另一個時代,外星裝置可能是其他一些增強思維的黑匣子或可注射藥物。然而,因為這是奈米軟體——可以重新連線你溼件(你的大腦)的硬體和軟體的奈米機器人——人們確實需要擔心其執行所產生的熱量。一些早期的人類志願者在大腦的正確引數被計算出來之前就燒壞了大腦。

熱量是頭骨中所有快速分子活動的副產品,而忙碌的微型奈米機器則在構建奈米軟體。因此,一些大腦被煮熟了。

萬斯是倖存者之一。[他]的大腦損傷被其他奈米機器人修復了;算是修復了。他被康復了,被重新培訓為廢物回收員。

在格雷格·貝爾 1997 年的小說《/[斜線]》的眾多情節線之一中,這是里程碑式作品《天使女王》(1990 年)的續集,四個人被發現死於一家非法身體改造診所:當身體改造奈米技術失控時,他們被字面意思上地“煮熟”了。調查人員在檢查架子上的糊狀奈米罐子時,迅速發現了原因。

瑪麗拿起一個瓶子,反過來閱讀標籤。[...]標籤證實了她的懷疑。[...]

這不是醫用級別的,瑪麗說。這是用於花園的。[...] 任何真正的專家都可以重新程式設計它。顯然他們沒有真正的專家。

據推測,受害者被烤熟是因為糟糕地重新程式設計的花園級奈米中的一個錯誤導致它失控,在此過程中產生過多的熱量。

在本書的後面,一群滲透到一個巨大的四面體建築中的罪犯使用了一些非法獲得的 MGN——軍用級奈米。從像滅火器泡沫一樣的罐子中噴出,奈米分解建築物車庫中的物體,並將原子重建為智慧機器人武器。在此過程中,車庫像烤箱一樣升溫,但不會太熱,因為在四百度左右,奈米會自行煮熟。

尼爾·斯蒂芬森的傑作《鑽石時代》中最超現實的部分之一發生了人類奈米自燃的壯觀案例。一個名為“鼓手”的隱居教派感染了數百萬個奈米處理器。當兩個處理器在某人的血液中相遇時,它們會比較筆記,執行計算,然後繼續前進:一種分散式、類似網際網路的超級計算機。計算大多以穩定的速度進行,但偶爾會隨著計算的無數並行執行緒被彙集在一起進行合成,從而出現活動激增(體液交換是在人與人之間傳輸這些處理器及其資料的關鍵手段)。當奈米處理器被載入到一個不幸的女人身上時,高潮來臨,她會立即被血液中隨之而來的奈米狂歡的熱量燒成灰燼。

為了訪問計算結果,其他鼓手將她的骨灰混合到湯中——這讓人想起火星人理解死者(本質上是為紀念和充分欣賞死者而進行的儀式性食人行為)的過程,在羅伯特·A·海因萊因 1961 年的小說《異鄉異客》中,但帶有科學原理的色彩。

斯蒂芬森的《鑽石時代》和貝爾的《天使女王》是對奈米技術徹底改變的社會的全面描繪。在《天使女王》中,很大一部分人口接受了治療,其中注入的奈米技術裝置滲透到人的大腦中,以糾正心理失衡和弱點。許多人接受了廣泛的奈米技術輔助的身體改造,從其職業的實際增強到美化和增加異國情調的功能。社會中存在著複雜的緊張關係,因為人們對改造者、高階天然人和接受治療以及簡單的未接受治療的個人存在偏見和態度。

在貝爾的世界裡,奈米技術以糊狀物的形式裝在罐子裡。在斯蒂芬森的《鑽石時代》中,奈米技術的關鍵是饋送,一種奈米管道,通向每個家庭,根據物質編譯器(像今天的微波爐一樣常見)的需要供應原子。任何人都可以從公共物質編譯器中獲得免費食物,但它們達不到《星際迷航》複製機的藍帶標準;它們可以做米飯,但綠色蔬菜會變成糊狀物。空氣中的奈米技術無處不在,從杏仁大小的監控器到參與持續戰鬥的微觀攻擊和防禦飛行器,就像免疫系統對抗入侵者一樣。在城鎮貧困地區的糟糕日子裡,這場持續的爭鬥看起來像是一片被螢火蟲般的雷射光芒穿透的霧。這場衝突的傷亡人員組成的菸灰狀塗層落在所有人和所有事物上。較富裕的飛地,例如維基斯(新維多利亞人)的飛地,透過空中奈米機器人的深層防禦外圍,免受此類麻煩。

奈米小說並非沒有幽默。《鑽石時代》尤其在本書的早期,以豐富的機智和幽默講述。故事以一個名叫巴德的極其愚蠢的下層人士的冒險經歷開始。作為隨身聽一代的模仿者,巴德穿著最高時速超過 100 公里的直排輪滑,他的音樂系統是一個像草莓上的種子一樣分佈在兩個耳膜上的相位聲學陣列。他有時在輪滑上有點笨拙:植入的奈米位點不斷地抽動他的肌肉纖維以最大化它們的體積。再加上前臂中的睪丸激素泵,這就像在健身房裡日夜鍛鍊一樣,除了你實際上什麼都不用做,而且你永遠不會出汗。

歸根結底,這不就是奈米技術的意義所在嗎?一種準科學的方法,可以毫不費力地以最低的成本獲得你想要的東西。

毫無疑問,奈米技術將永久新增到科幻貿易的工具中。考慮一下由大衛·G·哈特威爾和凱瑟琳·克雷默編輯的 2007 年版選集系列《年度最佳科幻小說 12》。奈米技術就在那裡,以大號字型出現在第 1 頁的第一個單詞中,因為南希·克雷斯的《奈米降臨克利福德瀑布》引領了該卷。這篇文章相對簡單地探討了普通人(以平原遠處小鎮的居民為代表)如何回應該鎮獲得的四臺奈米機器。三個小機器位於市政廳內,大灰站在前面。市長負責管理機器,鎮上的人可以訂購食物、衣服以及奈米目錄中出現的任何其他東西。這就像鎮上的每個人——以及全國其他地方的人——都中了彩票一樣。但是,當沒有人必須為維持生計而工作時會發生什麼?

該卷中另一篇標題中帶有奈米技術的故事是魯迪·拉克爾的《褚和奈米》。奈米是一種獲得專利的仿生自複製奈米機器,它們以蜂群的形式協同工作。每個微米大小(超過 1000 奈米)的奈米機器都以某種方式擁有 1 千兆位元組的記憶體和一個以每秒約 10 億次更新速度執行的處理器。美國將一個奈米卵盒傳送到火星,在那裡它們繁殖,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吞噬了整個星球,並將自己形成一個戴森球——一個包圍整個太陽系內層的外殼。為什麼美國要這樣做?因為否則中國會先這樣做。

奈米球形成了一個擁有 10 位元組記憶體的計算機,總統迪克·迪布斯和他的顧問們希望它成為一種戰略軍事規劃工具。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繞過所有的環境審查程式。昂德輕聲笑了笑,搖了搖頭。但它的結果不會像他們預期的那樣。一個超越智慧的奈米球應該服從像迪克·迪布斯這樣的白痴嗎?拜託。

在它仍然處於地球控制之下的短暫時間裡,這個球體還充當一個螢幕,在整個天空中顯示廣告:汽車、快餐連鎖店和信用卡的廣告,以及迪布斯的宣傳片(迪布斯在接受了延長生命的 DNA 改造後,在法律上成了一個不同的人,現在有資格參加第三和第四個任期)。類似的奈米群將被釋放到地球上,將所有人、所有事物轉化為迪布斯控制下的虛擬現實。拉克爾即將出版的小說《後奇點》將從《褚和奈米》結束的地方開始。

在很大程度上,真正的奈米技術研究的當前狀態與小說中使用的細節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幾乎無關。科幻小說的科學生活在我們現實的平行世界中,而在我們現實中已知為真或可能的事物只是不規律地被反映出來。我們不希望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