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歧視的足球科學對女性造成史詩般的烏龍球

當球員們為男子世界盃踏上賽場時,科學對他們的安全和裝備的支援超過了對女性的支援

Soccer players in background of penalty kick

美國女子國家隊隊長梅根·拉皮諾埃主罰點球。研究人員表示,女子足球獲得的研究和關注遠不及男子足球。

當世界各地的足球迷在卡達慶祝今年男子世界盃的“美麗比賽”時,這項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明顯被忽視了:女足球運動員。

女性足球沒有獲得與男子足球同等程度的關注或資金,這已不是什麼秘密。女職業球員的薪酬遠低於男球員——美國女隊希望在今年早些時候與美國足球聯合會達成同工同酬協議時,能夠幫助糾正這種差距。然而,在與運動裝備和健康相關的許多領域,女子足球仍然資金不足且研究不足。

在本週發表在《體育工程》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英國一組研究人員指出了10個缺乏研究的領域,這些領域可能會阻礙女足球員的發展。這些領域包括足球鞋是為男性設計的,以及限制女性舒適度和表現的嚴格隊服標準。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男性一直是常態。他們在體育運動中一直是常態。他們在醫學研究中一直是常態,”英國聖瑪麗大學高階講師、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卡特琳娜·奧克霍爾姆·克里格說。

研究中的男性偏見也延伸到許多其他領域:例如,太空服的設計,或個人防護裝置(如口罩和呼吸器)的尺寸,奧克霍爾姆·克里格和她的同事在他們的研究中指出。

他們認為足球隊服是需要改進的一個關鍵領域。職業女子球隊通常被要求穿著與相應男子球隊相同顏色的隊服。但是,女足球運動員經常對淺色短褲和月經滲漏表示擔憂——以至於她們說這會影響她們專注於比賽的能力。奧克霍爾姆·克里格說,這恰恰突顯了設計沒有考慮女足球員的需求。“這太容易解決了,”她說。“它不需要任何工程;只是改變顏色而已。”

女足球員——包括英格蘭國家女子足球隊隊長、英格蘭阿森納女子足球隊隊員以及新研究的合著者莉婭·威廉姆森——也對她們必須穿的短褲的長度表示擔憂,有些人認為這具有性意味。奧克霍爾姆·克里格說,這可能是故意的,她指出了女子沙灘排球通常要求的比基尼“短褲”。

女足球員也經常被要求穿贊助商提供的運動胸罩,而不是最適合她們個人的胸罩。能夠穿著舒適且具有支撐性的胸罩非常重要:約有 44% 的精英女運動員報告在訓練或比賽期間出現乳房疼痛。但是,精英足球運動員如果未穿贊助商的胸罩可能會被罰款,因此她們不得不在穿著這種不太理想的選擇或穿兩個胸罩之間做出選擇。男球員不會面臨這種挑戰。正如奧克霍爾姆·克里格所說,“誰會考慮讓男人穿某種型別的內衣呢?”

足球鞋或鞋釘是女性裝備不足的另一個領域。大型製造商生產的大多數鞋釘都是為男性腳型設計的,因此女足球員只能穿較小的尺碼。但研究表明,女性的腳型和體積與男性不同,新研究指出,不合適的鞋子可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鞋釘旨在為不同的比賽場地提供最佳的牽引力:如果牽引力過高,球員會被卡住,但如果牽引力過低,球員會滑倒。對於男性腳型來說最佳的設計可能不適合女性。製造商已經開始承認這個問題,儘管缺乏對女足球員的研究阻礙了進展。

前交叉韌帶 (ACL) 損傷可能會使球員缺席比賽數月之久。與男球員相比,女球員從這種損傷中恢復所需的時間更長——分別為約 10 個月和 7 個月,根據托特納姆熱刺足球俱樂部的醫生和顧問、新論文的合著者克雷格·羅森布魯姆的說法。雖然尚不完全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 ACL 損傷發生率增加,但一些研究表明,當球員的鞋釘牽引力過大時,腳可能會卡在地面上,而身體會旋轉,從而可能導致損傷。

比賽場地也很重要。大多數職業女子球隊沒有自己的體育場,因此她們必須在男子體育場比賽——通常是在男子比賽後的第二天,那時草皮已被撕裂且不平整,奧克霍爾姆·克里格和她的同事在研究中指出。這可能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然後是足球本身。女性使用與男性相同尺寸的足球比賽。然而,研究表明,女足球員在頭球攻門時,發生腦震盪和腦損傷的風險更高。托特納姆熱刺已經開始引入頸部強化訓練,以試圖降低此類損傷的風險。

關於足球尺寸是否會影響女子比賽,已經有一些研究。科學家發現,更小更輕的足球可以讓球員踢得更快,並減少體力消耗,但對心率或整體表現沒有影響。然而,奧克霍爾姆·克里格和她的同事指出,這些研究已有數年之久。

當談到男女足球運動員在生理和受傷率方面的差異時,也很難區分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化的影響。例如,女性較寬的髖部是否會影響她們某些受傷的風險,或者男球員是否在學習如何安全摔倒方面有更多練習? “是性別還是社會性別?”奧克霍爾姆·克里格問道。最有可能的是,“兩者兼而有之。”

坦尼婭·劉易斯 是《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負責健康和醫學報道。她為網站和印刷雜誌撰寫和編輯有關從新冠病毒到器官移植等主題的文章。她還出現在《大眾科學》的播客《Science, Quickly》中,並撰寫《大眾科學》的每週健康與生物學新聞通訊。她在《大眾科學》的八年職業生涯中擔任過多個職位,包括健康編輯、助理新聞編輯和《大眾科學思想》雜誌的副編輯。此前,她曾為《Insider》、《Wired》、《Science News》等媒體撰稿。她擁有布朗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學位和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科學傳播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她 @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坦尼婭·劉易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