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刊登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大多數人都會承認,與白人男性同行相比,女性和少數族裔在學術界已經面臨更多障礙。 缺乏導師、偶爾的公開歧視以及學術界糟糕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都是有據可查的問題。 但現在一項研究表明,這些群體甚至在起跑發令槍響之前就可能處於劣勢。
一項於4月22日釋出的(目前正在稽核中)研究調查了教師回應學生會面請求以非正式地討論潛在研究機會的可能性——這種情況被選為許多非正式活動的代表,這些活動可能會促進學術生涯,並且不屬於機構的正式檢查和制衡範圍。 他們發現——絕大多數情況下——所有群體的教授都更可能回應白人男性,而不是女性以及黑人、西班牙裔、印度裔或中國學生。 私立大學以及平均薪酬較高的學科的學者最不願回應。
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分校的凱瑟琳·米爾克曼與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分校的同事莫杜佩·阿基諾拉以及紐約大學的多莉·丘格一起,向美國259所機構的6,548名教授傳送了虛假的電子郵件,假裝是想在申請博士課程之前討論研究機會的學生。 這些資訊是相同的,除了虛構的作者,他們的名字是根據性別和種族來選擇的——例如,“史蒂文·史密斯”代表白人男性,而“拉託亞·布朗”代表黑人女性。
在除美術以外的每個學科中,白人男性都比女性和少數族裔更可能收到回覆,在美術學科中,這種偏見是相反的(見上文“有偏見的教學”)。 商科表現出最大的差距,87%的白人男性收到了回覆,而女性和少數族裔學生僅為62%。 在科學領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物理科學和數學領域的教師都表現出對少數族裔和女性的明顯偏見。
按群體細分,結果更加細緻。 亞洲學生遭受的偏見最大,儘管研究表明,關於學術界亞洲人的刻板印象通常是正面的,米爾克曼說。 在私立大學教師中,白人男性的回覆率比中國女性高29個百分點——這是觀察到的最大差距。 與此同時,在自然科學和物理科學以及數學領域,對西班牙裔女性存在輕微但無統計學意義的偏見。
該研究發現,在特定學科中,任何群體的代表性與學生在嘗試與他們互動時面臨的偏見程度之間沒有關係。 米爾克曼說,這意味著研究結果不能歸因於主要是白人男性為主的學術界更喜歡與和他們相似的人交往。 “我們的假設之一是,更多元化的部門會減少偏見,但我們沒有看到這種情況,”她補充道。 唯一的例外是中國教師,他們比其他教師更不可能歧視中國學生。
挪威特羅姆瑟大學教授、挪威研究性別平衡委員會負責人科特·賴斯表示,女性和少數族裔與白人男性一樣有偏見的結果並不令人驚訝。 它們反映了2012年耶魯大學紐黑文分校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該研究表明,無論男女科學教師在招聘和薪酬決策中都表現出對女性的無意識偏見。 賴斯說,問題是內隱偏見而不是外顯偏見。 “我們談論的是文化刻板印象的吸收效應,這些刻板印象導致了偏見的形成,”賴斯說。 “我們所有人都有這種偏見並不奇怪,因為它們是潛意識的,並且是我們都接觸到的文化刻板印象的結果。”
比較跨學科的結果,研究小組發現了更有趣的影響。 平均而言,教師薪酬越高(按學科劃分),白人男性學生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回覆率差異就越大。 米爾克曼說:“每增加 13,000 美元的薪資,與白人男性相比,我們的回覆率就會下降 5 個百分點。” 她將這一發現與最近發現富裕、地位較高的人往往同情心較弱且更以自我為中心的研究聯絡起來。 她補充說,私立機構的偏見也比公立機構更普遍。
儘管這項研究只著眼於通往成功學術生涯道路上的一小步,但賴斯認為,許多類似情況的複合效應很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教授級別發現如此少的女性和少數族裔背景的人。 米爾克曼對此表示贊同:“這是一個小小的時刻——有人伸出手來尋求指導和鼓勵。 但如果你每次這樣做都發生在你身上,那就會累積起來。”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 該文章最初於2014年4月25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