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於一個人的聲音使聽清她說的話變得更容易。 新的研究表明,僅僅習慣於觀看某人無聲的唇部動作也具有同樣的效果。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個研究團隊要求 60 名志願者唇讀一段無聲影片中某人說的話。 然後,他們聽取了一段在噪聲背景下說出的句子的錄音帶,並被要求儘可能多地識別單詞。 一半的志願者聽取了他們剛剛觀看的同一個人的聲音,另一半聽到了不同的說話者的聲音。 那些唇讀並聽到同一個人的聲音的人,比那些唇讀一個說話者並聽到另一個說話者的人,在嘈雜的句子中識別單詞的效果更好。
主要研究員勞倫斯·羅森布魯姆說:“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可以將對一個人說話時嘴部動作方式的熟悉程度,轉移到對他的聲音的熟悉程度上,即使我們實際上從未聽過那個聲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儘管科學家們早就知道視覺訊號在語音識別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大腦如何融合這兩種刺激仍然是一個謎。 一些影像學研究表明,聽覺皮層不僅參與音訊的處理,還參與視覺語音資訊的處理。
但我們的大腦構建我們最終感知的詞語,不僅僅來自聲音和唇部動作; 我們的期望也發揮作用。 芝加哥大學的霍華德·努斯鮑姆說:“許多研究表明,人們聽到語音的方式因他們對說話者身份的看法而異——例如,說話者的社會或種族背景——聽眾的期望可能與聲音線索一樣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