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們從外太空帶回地球的每一寸物質

樣本返回任務已經將成堆的月球岩石,以及小行星、彗星甚至太陽的碎片帶回地球。下一個大獎是:火星

Detail of a chart showing space samples returned to Earth over time.

約翰·奈特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根據傳統的太空智慧,訪問月球、小行星和行星固然很棒,但將它們的一部分帶回家更棒。將樣本帶回地球使科學家能夠利用現有的全套實驗室技術對其進行研究,而在其他星球上只能進行有限的分析。然而,從這些地點取回樣本不僅需要到達那裡,還需要從表面發射並返回地球。“這很難做到,因此,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太空歷史學家羅傑·勞紐斯說。

儘管人類已經向火星傳送了10個成功的著陸器,但還沒有人將火星的物質帶回地球。不過,這種情況可能會在未來十年內改變,因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及歐洲、中國、俄羅斯和日本的航天機構都在制定實現這一里程碑的計劃。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號”探測器已經在火星上收集了樣本,為未來的取回任務做準備。

Timeline shows space samples returned to Earth over time by mass of sample, location and lead country/agency. A supplementary chart breaks down future missions by anticipated launch date, mission name, lead agency and destination.

圖片來源:約翰·奈特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克拉拉·莫斯科維茨《大眾科學》的高階編輯,她在那裡負責報道天文學、太空、物理學和數學。她在《大眾科學》工作了十年;此前她曾在Space.com工作。莫斯科維茨曾對火箭發射、太空梭升空和著陸、亞軌道太空飛行訓練、山頂天文臺等進行現場報道。她擁有衛斯理大學天文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以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科學傳播研究生學位。

更多作者:克拉拉·莫斯科維茨

約翰·奈特是一位自由資料視覺化設計師,專門從事科學傳播。他的更多作品可以在john-h-knight.com上找到

更多作者:約翰·奈特
大眾科學 Magazine Vol 330 Issue 4本文最初以“樣本返回”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第330卷第4期(),第82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24-8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