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陵蘭島,一個鮮為人知的北極熊種群在一個看似不可能的棲息地中被發現——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這裡都缺乏這種野獸用來捕獵的漂浮海冰平臺。這個不尋常的種群,科學家之前認為它是附近另一個種群的一部分,已經隱匿了數百年。
這些熊生活在峽灣(冰川與海洋交匯的狹長海岸入口)周圍的陡峭山坡上,並在這些入口處破碎的冰川冰層中捕獵。新的發現表明,至少一些北極熊可能能夠適應因氣候變化加劇而消失的海冰,研究表明。
不過,這對整個物種來說並非萬全之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華盛頓大學極地科學中心野生動物科學家、首席研究員克里斯汀·萊德雷在電子郵件中告訴《生命科學》:“冰川冰可能有助於少數北極熊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存活更長時間,但這對於絕大多數北極熊來說是不可用的。” 這是因為這種型別的冰川冰只在少數其他北極熊種群附近發現。
直到最近,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生活在北極圈的 19 個已知的北極熊亞種群(Ursus maritimus)。其中一個種群跨越了格陵蘭島東海岸 1,988 英里(3,200 公里)的範圍。但是,當研究人員詳細觀察該群體以監測其數量時,他們意識到這些熊實際上由兩個完全獨立的種群組成。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佩戴 GPS 項圈的熊的 36 年跟蹤資料,發現來自格陵蘭島東南部的熊沒有超過北緯 64 度,而來自東北部的熊也沒有超過反方向的同一條線。來自個體熊的基因抽樣證實,東南部的熊與東北部的鄰居截然不同。
研究人員在其新的研究中寫道:“我們首次提供了格陵蘭島東南部在基因上獨特且功能上孤立的北極熊群體的證據,該群體符合[被]承認為世界第 20 個北極熊亞種群的標準。” 該研究於 6 月 16 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新的東南部種群包含約 300 個個體,儘管研究人員表示,確定確切數字很棘手。新發現的群體是北極所有 20 個種群中基因多樣性最高的,基因比較表明,它們與東北部種群隔離了約 200 年,研究人員表示。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紅色名錄,北極熊被列為易危物種,野外大約還剩下 36,000 只。但一些研究表明,由於氣候變化的影響,該物種可能會在本世紀末消失。
儘管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掠食者,但實際上它們被列為海洋哺乳動物,因為它們主要依靠水生飲食,主要由海豹組成。但是為了捕食食物,雪白的熊依賴海冰作為平臺,以便從上方潛伏獵物。不幸的是,氣候變化引起的溫度升高正在減少可用海冰的數量,從而縮小了它們的自然棲息地。
海冰範圍在北極地區有消長。臨時的冰蓋在秋季在海洋表面形成,然後在春季融化消失。當夏季海冰消失時,北極熊通常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生存 100 到 180 天。但是北極地區氣溫升高意味著海冰融化得更早,結冰得更晚,這使得北極熊瀕臨飢餓邊緣。
東南極熊的家園峽灣位於北極圈的南端,因此,該地區一年中有超過 250 天沒有海冰。根據之前的研究,這些海冰條件與 21 世紀末北極其他地區的預測情況相似,這應該會使峽灣不適合北極熊生存,研究人員說。但是,東南部的熊似乎在沒有海冰的情況下管理得非常好。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熊正在利用冰川混合物,即從峽灣冰川上斷裂並流入海中的冰塊。熊可能像使用海冰一樣使用這些淡水冰塊來捕獵,這使它們能夠在該地區沒有海冰的漫長時期內養活自己。研究人員寫道:“這表明海洋末端冰川可能充當以前未被認識到的氣候避難所。”
東南種群也居住在任何人類居住地附近,而且該地區被認為對於大多數獵人來說都難以到達,這為熊增加了額外的安全保障。然而,峽灣的陡峭斜坡對於北極熊來說也很難穿越,這可能會限制它們的活動。與其他種群相比,新種群的出生率也非常低,研究人員懷疑這是因為潛在的配偶很難相互到達。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基因資料識別出兩個可能是來自東北種群的移民個體。這些移民熊似乎已經很好地適應了在冰川混合物上捕獵,這表明其他種群可能也能夠在其他地區海冰條件惡化時效仿。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島北部和斯瓦爾巴群島發現了其他類似的地點,冰川條件可能支援北極熊。但是,對於大多數熊來說,遷移到這些地點可能是不可能的。
儘管這項研究確實為一些北極熊帶來了一線希望,但研究人員堅持認為,這並沒有使氣候變化對北極掠食者的威脅減少。“北極海冰的流失仍然是對所有北極熊的主要威脅,”萊德雷說。“這項研究並沒有改變這一點。” 她補充說,整個北極地區的海冰將繼續減少,這將降低大多數北極熊的生存機率。
版權所有 2022 年 生命科學,Future 公司旗下。保留所有權利。未經許可,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
